
跨境ETF最近又火了一把。
从1月13日的情况来看,仍有5只跨境ETF溢价率超过10%,其中景顺长城标普消费精选ETF溢价率高达36.67%,嘉实标普石油天然气勘探及生产精选行业ETF、富国标普石油天然气勘探及生产精选行业ETF、国泰标普500ETF、南方基金南方东英富时亚太低碳精选ETF溢价率分别达到17.16%、16/12%、11.53%、10.10%。
此外,南方基金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嘉实德国DAX ET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华夏标普500ETF、博时标普500ETF当前溢价率也都达到6%至10%之间,其中的南方基金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嘉实德国DAX ETF上周五时的溢价率也曾高达21.25%、14.95%。
大概是因为A股新年开局不太理想,投资者干脆跑到跨境市场掘金去了。
而有部分跨境ETF本身的资金规模较小,二级市场的日常交易量也不算大,这就使得价格波动相对较大,容易受到资金推动上涨。
看到价格蹭蹭上升,许多追涨者纷纷涌入市场,但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接的是哪一棒。
其实,关于包括跨境ETF在内的ETF高溢价交易的风险,无论是业内还是媒体都已经反复提及。
尽管如此,这种现象依旧频频出现,追涨的人依旧不在少数。
像ETF这类基金产品,都有IOPV净值也即根据ETF底层资产的实时估值可以参考,换句话说,这些产品都是有与之净值相匹配的明码标价,参与者完全能够据此进行合理交易。
从ETF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来说,一定程度的折溢价还是比较常见的,但由于一、二级市场套利机制的存在,其折溢价幅度通常较小,大幅折溢价的情况很难长时间持续。
这意味着如果接盘这些溢价过高的ETF,未来很可能因为溢价回归而产生亏损。这一点在上周五临近收盘与今天部分高溢价跨境ETF价格明显回落的表现中,其实就有体现。
实际上,一只ETF之所以能够出现高溢价可能不是平白无故而来,背后主导资金深知只要价格表现出彩,就很有可能吸引跟风者加入进来。但跟风者或者不明就里,或者过于自信认为自己不会是最后一棒。
但这种亢奋且易被他人拿捏的投机,并不是一场值得游戏,咱真的没必要让自己立于这样的危墙之下。
$华夏标普500ETF发起式联接(QDII)A(人民币)(OTCFUND|018064)$
$博时标普500ETF联接A(OTCFUND|0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