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点 到底要不要止盈?# #科技小登大揭秘# 今日A股三大指数早盘集体下行,截至午间收盘,沪指跌0.24%再次失守4000点,深证成指跌1.07%,创业板指跌1.58%。两市个股跌多涨少,下跌个股超4000只;两市半日成交1.26万亿元,较上一日放量成交10亿元,内资主力资金净卖出555亿元;两市涨跌中位数为-0.97%。
盘面上,银行、保险板块拉升稳指数,题材概念全线走低。油服、天然气、石油概念等涨幅居前,医药商业、创新药、、流感、细胞免疫治疗等医药概念全线走高,脑机接口概念拉升,服装家纺、零售、医美、食品饮料等大消费概念持续强势,银行、保险板块拉升,农业银行涨逾3%总市值一度突破3万亿大关。
跌幅方面,人造钻石概念一日游,光伏产业链、风电、锂电池等新能源赛道概念全线回调,核聚变概念走低,磷化工、氟化工、六氟磷酸锂、电解液等锂电材料概念集体下行,光模块、光纤、PCB、液冷等AI硬件概念持续下挫,证券板块走低,军工概念持续下行,光刻机、半导体等科技概念持续弱势,电力产业链、化工、人形机器人、AI应用等概念全线下行。
消息面上,1、在国家疾控局1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研究员王大燕介绍,预计今年秋冬季我国流感疫情高峰可能出现在12月中下旬和1月初;2、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3、国内首次!脑机接口产品进入审批“绿色通道” 产业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4、大空头伯里再度开炮:AI巨头涉嫌靠会计手法“虚增”利润;软银清仓英伟达套现超58亿美元。
今天有一件大事值得关注:日本软银集团清仓了英伟达,套现58亿美元,转头投投向了openAI。相当于从AI浪潮的“硬件基石”重新配置到它认为更具潜力和控制力的“生态核心”上。
毕竟openAI把美股的几大巨头都绑定到了它的船上,所以软银不是不看好AI,只是把资金流向了市场上更“短板”的资金上。
英伟达还有个隐藏的利空是微软正推出专用工具包,可将英伟达CUDA编写的AI模型代码自动转换为兼容AMD平台的版本。此举可能打破英伟达在AI算力领域的生态垄断。
另外如果如果英伟达卖了1500亿美元的GPU,那让它真正有效运转起来,得再投资300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配套工程才行,这也使得上下游产业链得到新的机会。
最近一段时间科技股持续调整,使得不少人开始对之前涨幅过高和估值过高的科技开始有了担忧,当然这主要集中在美股和A股科技,其实相比之下,港股科技的估值更有优势得多,而低估值往往意味着有更厚的安全垫。
港股科技估值低的原因,一方面是经过上一轮史诗级熊市,股价跌幅大,虽然去年初见底到现在已经有不小的涨幅,但仍然还在相对低位。
另一方面,港股科技中的互联网相关企业,商业模式非常优秀,盈利能力强,在监管政策缓和、对外扩张收缩、节约支出等一系列行为下,基本面已于去年见底,企业业绩回升明显。
也就是说,港股科技目前的低估值,其实主要是靠盈利增长驱动的,这种方式最为健康。随着AI技术加速演进与产业格局重塑,港股科技公司正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许多AI和半导体等硬科技企业凭借丰富的应用场景与扎实的底层技术积累,有望在这场科技革命中重获增长动能。
尽管业绩释放仍需时间,但市场对板块的估值重构已悄然开启,港股市场正迎来一轮“科技牛”的机遇期。估值低、基本面好,质优价低,未来趋势向好。
这是价值投资者最喜欢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总体遵循"价值投资""逆向投资"的ETF投资者,趁这波股价回调,又在持续买入了。
今天我选择继续加仓5000元$天弘国证港股通科技ETF联接C$ ,基金紧密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在历次牛市行情中多数时间表现优于恒生科技,港股通科技除了覆盖以互联网为主的软科技和以半导体、智能驾驶为主的硬科技之外,还会覆盖科技含量同样很高的创新药,对科技板块的覆盖面最为全面。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阿里巴巴-W、美团-W、中芯国际等各科技细分领域的绝对龙头,大盘和龙头属性突出。这只基金通过港股通投资免征资本利得个人所得税,投资成本更低。而且资金进出灵活,不受QDII额度限制,申赎更方便,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择机关注布局!

$天弘国证港股通科技ETF联接C$ @天弘基金 #晒实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