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芯片选国泰##半导体周期上行:产业链股持续活跃# #曝iPhone17大规模量产!果链股活跃# #大盘3800点 你踏空了吗?# 看好未来芯片的投资机会,芯片行业正处于技术迭代与产业扩张的双重驱动周期中。AI算力需求爆发直接拉动高端芯片需求,2025年全球AI服务器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同比增长43%,带动存储器、GPU等细分领域需求激增。同时,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国家大基金三期落地为本土半导体企业提供资本支持,推动先进制程工艺突破(如7nm以下芯片量产规模扩大)和材料封装技术升级(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应用拓展)。政策层面,海外对华芯片限制持续加码,反而倒逼国内企业加快“卡脖子”技术突破,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为行业长期增长奠定基础。
简单而言,芯片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上游主要提供材料与设备等“基础设施”,中游包含芯片的设计与制造,是半导体行业的核心环节,下游则包括封装测试与分销等环节,占比相对较低。
科创芯片指数就是一只覆盖了芯片全产业链的行业指数,其50只成分股分散于芯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能够比较好地反映出行业全貌。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严格筛选科创板中具备核心技术竞争力的企业,覆盖半导体设计、设备、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环节,剔除非核心芯片企业,确保投资组合聚焦真正具备成长潜力的标的。科创板定位“硬科技”,ETF可间接参与国产替代、AI等国家战略方向,享受政策倾斜与产业升级红利。
从上市地维度看,科创芯片指数也是一只纯科创板指数,考虑近三年上市的芯片企业中,有超八成在科创板上市,该指数或容易覆盖一些有成长性的新生代公司。
特殊的涨跌幅规则是科创板指数的另一个特色,由于科创板上市公司执行20cm涨跌幅限制,在行情把握方面可能具备一些天然的优势,历史上数次芯片行情到来时,科创芯片指数都有着更高的弹性。
2022年发布以来,科创芯片指数成分股的净利润出现过较大幅度的波动,其中2023年行业净利润同比下滑近50%,或主要源于半导体产业周期的影响,即20、21两年因芯片价格高企扩张的产能集中释放,致使行业供过于求,而在2024年,伴随下游消费电子等需求回暖,以及行业供给逐步出清,行业利润也开始逐步修复。
市值层面,科创芯片指数平均市值为522亿元,对比来看,中证芯片产业指数平均市值为679亿元,国证芯片指数平均市值为948亿元。进一步拆分,科创芯片指数中共有20只成分股总市值小于200亿元,占比达40%,而中证芯片产业指数中仅三只成分股市值低于200亿元,国证芯片指数30只成分股的市值则都在200亿元以上。在宽基当中,科创芯片指数市值介于沪深300指数与中证500指数之间,与创业板指平均市值比较接近,整体偏向中盘风格。
收益-波动层面的数据,科创芯片指数基日以来年化收益率达9.71%,较其他芯片指数更高,中证芯片产业指数与国证芯片指数同期收益率分别为8.36%、7.28%,他们的年化收益率也显著高于创业板指、科创综指、恒生科技等主流成长类宽基指数。加入波动性进行综合考量,指数的走势倒非常符合投资学基本原理:年化收益率较高的科创芯片指数,年化波动率也高达41.60%,对比而言以上提及的其他指数年化波动率均在40%以下。
国泰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发起联接基金以国泰基金的专业管理能力为依托,基金经理刘昉元具备量化背景,在策略型ETF产品中积累了实战经验,能够稳健执行指数跟踪策略。基金管理费率较低(0.50%),持有满7天赎回费为0,适合长期投资者。
基金紧密跟踪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覆盖算力底层核心——尖端芯片产业链,包括寒武纪、中芯国际等龙头企业,覆盖集成电路设计(占比59.09%)、半导体设备(16.61%)等核心领域。在AI算力需求持续扩张和国产替代加速的背景下,成分股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地位优势将转化为超额收益。
芯片行业兼具成长性与周期性,当前估值处于高位,但长期需求增长与国产替代逻辑未变。投资者可采取“底仓+定投”策略,首次买入30%仓位,后续按月定投平滑成本,分享科技产业发展红利。对于看重中长期配置的普通投资者,当前是合适的建仓窗口。@国泰基金 $国泰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发起联接C$ $国泰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发起联接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