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狂飙 还能上车吗#在人工智能时代,算力已成为核心生产力,其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从数据来看,2024 年初中国日均 Token 的消耗量为 1000 亿,截至今年 6 月底,日均 Token 消耗量已突破 30 万亿,1 年半的时间增长了 300 多倍 。无论是 GPT-5、Gemini、DeepSeek-V3.1 等大模型的迭代,还是自动驾驶、AI 医疗、智能制造等场景的落地,都对算力有着持续且强劲的需求。
长期而言,算力板块的行情尚未结束,主要基于以下三大支撑逻辑。
需求端,AI 应用的爆发才刚刚开始,大模型的持续升级和新应用场景的不断涌现,将持续拉高对算力的需求。供给端,目前国产芯片在国内 AI 算力市场中占比仍低,随着国产芯片厂商产能扩张和技术突破,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催化端,未来存在多个事件驱动因素,如受 DeepSeek 新版本提振,多家厂商或将推出基于国产算力训练的大模型;国产算力芯片需求提升,头部互联网企业加大国产芯片采购力度;科创板 IPO 与资本开支加速,二线算力芯片企业上市激活板块情绪 。
然而,短期来看,算力板块涨幅较大,需要警惕估值回调的风险。以算力基础设施指数为例,在 2025 年 9 月 4 日,其开市指数为 7782.6342,最高指数 7812.4991,最低指数 6970.3076,当日下跌 734.4119,跌幅达 9.4365% 。从长期投资的角度,当前位置是否能上车,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期限。如果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较高,且投资期限较长,能够承受短期的波动,那么从长期增长趋势来看,逢低分批布局或许是一个策略。但如果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可能需要等待估值回调至更合理区间再考虑入场 。
对于$圆信永丰科技驱动混合发起A(OTCFUND|024592)$和$圆信永丰科技驱动混合发起C(OTCFUND|024593)$这两基金,它们均成立于 2025 年 7 月 4 日,投资风格为平衡型。从投资目标来看,主要投资于科技主题相关资产,科技主题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投资于界定的科技主题范围内相关股票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 80%,股票投资占基金资产比例为 60% - 95%,其中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比例不超过股票资产的 50% 。


这只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收益率 * 70%+ 恒生科技指数收益率(按估值汇率折算)10%+ 中债 —— 综合指数(全价)收益率20% 。从风险等级来看,属于 R3 中风险产品,预期收益和风险水平高于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但低于股票型基金 。基金经理浦宇佳女士,具有复旦大学凝聚态物理硕士背景,在圆信永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研究部助理研究员逐步成长为基金经理,具备一定的投研经验 。从近期表现来看,截至 2025 年 9 月 5 日,最新净值为 1.3467,日涨跌幅达 + 6.62%,显示出在科技板块波动下,该基金有一定的净值弹性 。总体初印象是,这只基金紧密围绕科技主题,在当前科技行业尤其是算力等细分领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具有获取行业增长红利的潜力,但也会因科技板块的高波动性而面临净值波动风险 。@圆信永丰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