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华景和聚焦小微盘价值#
在A股结构性慢牛深化的背景下,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后波动率维持在8%以下,这种“指数慢涨、板块轮动”的格局为微盘价值策略提供了独特的施展空间。$兴华景和混合发起C$ 以微盘股为核心战场,通过“低估值+高壁垒+长逻辑”的三维框架,精准捕捉专精特新企业的价值重估机遇 。
一、政策与产业共振下的结构性机遇
当前市场呈现两大核心特征:一是无风险利率下行推动资金向权益资产迁移,小市值股票估值溢价从历史20%分位回升至50% ;二是“5万亿制造业设备更新计划”与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形成双重驱动,某智能装备企业通过技改补贴降低15%设备采购成本,同时享受10%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现金流改善直接推动估值修复 。这种“政策红利-盈利改善-估值提升”的传导链条,在慢牛行情中形成可持续的收益闭环。
微盘股指数持续新高的背后,是专精特新企业的密集布局。这些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营收10.3%,拥有50项以上发明专利,盈利增速(TTM同比9.88%)显著高于创业板同类企业 。例如在工业机械领域,某微盘标的研发的高精度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加工精度达到微米级,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市占率从12%提升至25%,产品毛利率较传统设备高出18个百分点 ,这种技术突破带来的业绩弹性在慢牛行情中被进一步放大。
二、逆向布局与流动性管理的艺术
兴华景和混合A的超额收益源于对市场认知差的深度挖掘。基金通过“PE<30倍+ROE>15%+现金流覆盖负债”的三重筛选标准,锁定估值低于历史30%分位但基本面边际改善的标的 。例如某工业母机企业因行业周期调整导致短期估值承压,但基金通过分析其5项核心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与订单储备同比增长30%的信号,在股价回调至历史低位时加仓,最终实现估值修复 。
在流动性管理上,基金采用“核心持仓+卫星仓位”的配置机制。核心仓位(60%)配置工业自动化领域市占率第一的企业,卫星仓位(40%)捕捉AI赋能的智能检测设备等新兴趋势 。这种策略在2025年上半年市场波动中成效显著:当微盘股指数回调时,核心持仓的防御性将最大回撤控制在15%以内;而在政策利好释放时,卫星仓位的进攻性又推动净值快速修复 。
三、新质生产力赛道的价值重估
基金在新兴赛道的布局展现出前瞻性。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某专精特新企业研发的柔性关节技术打破海外垄断,成本较进口产品低30%,已进入国内头部车企供应链体系 。这类企业呈现“估值弹性+业绩确定性”的双重优势:当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时,技术稀缺性驱动估值扩张;当波动加剧时,合同负债同比增长40%的订单可见性提供安全边际 。
面对微盘股特有的流动性风险,基金构建了“行业分散+动态调仓”的防御体系。在行业配置上,将高端制造、工业机械、新材料等板块的仓位控制在60%以内;在个股选择上,优先筛选研发人员占比超30%、客户集中度低于40%的企业 。这种精细化管理使得基金在2025年8月市场调整中,通过减持交易拥挤的半导体设备标的,增持估值低位的工业机器人企业,有效缓冲了净值波动 。
在消费复苏与科技突围的交叉路口,$兴华景和混合发起C$ 以慢牛思维深耕微盘价值,既规避了大盘股的估值泡沫,又通过深度研究挖掘小微盘企业的成长潜力。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种策略在结构性行情中展现出独特的适配性:以逆向布局捕捉估值修复,以技术前瞻把握产业趋势,为追求长期稳健收益提供了差异化的配置选择。@兴华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