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华景和聚焦小微盘价值#我这把老骨头退休十五年,见过的稀奇事儿能装满一整个储藏室,可要说打心眼儿里佩服的,除了小区门口修鞋老李头——————他补的鞋能穿到孙子辈,就数兴华景和混合发起A(024499)与C(024500)这两个基金了。年轻时候总听人说"慢工出细活",到老了才琢磨透,这话不光适用于纳鞋底、绣花儿,投钱过日子也是这个理儿。就像陶渊明在诗里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真正的好东西从不是咋咋呼呼蹦出来的,得像熬粥似的慢慢咕嘟,才能熬出里头的米香。
记得刚退休那会儿,手里攥着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活像捧着只刚出壳的小鸡崽,怕摔着怕碰着。存银行吧,利息低得像蚊子哼哼,够买根冰棍就不错;跟着老姐妹们买过几只听着热闹的基金,结果涨得快跌得更快——就像小区里那些开得艳的月季,看着好看,一场风雨就全蔫成了腌菜干。后来邻居张大妈跟我说,她儿子给她选了只专投小公司的基金,虽然名气不大,可稳稳当当的,一年下来赚的钱够给孙子交半年学费。我当时还笑她:"小公司能有啥出息?就像菜市场角落里那些不起眼的小菜摊,能比得上大超市的排场?"可如今再看,张大妈的养老钱翻了快一倍,上个月还添了台新按摩椅,而我当年买的那些"大热门",到现在还套着呢,活像过年时没炸透的麻团,硌得慌。
说到这基金的掌舵人崔涛经理,我总觉得他像我们年轻时厂里的老会计王师傅。王师傅做账,一笔一笔清清楚楚,哪怕是一分钱的出入都得翻来覆去查个明白,戴着老花镜能把账本盯出个窟窿来,从不贪快贪多,可厂里上下谁都信他。崔涛经理的履历也是这样,从中信建投证券的风控经理到永安财产保险的研究员,再到2020年进了兴华基金,一步一个脚印,就像老话说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是王师傅来记账,准得给这履历盖个"扎实"的红戳子。他在兴华兴利债券A(021517)和C(021518)那208天里,A类赚了3.68%,C类赚了3.58%,听着不算多吧?可那会儿好多基金都在赔钱呢,同类平均才2.23%,就像王师傅当年总能在厂里资金紧张的时候,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买酱油都得货比三家,这份稳当劲儿,比啥都金贵。
我最待见这基金的,是它专挑那些不起眼的小公司投。这就像我年轻时爱逛的早市,那些在角落里摆着自家种的小菜、手工做的酱菜的摊子,看着不起眼,可味道实实在在——不像大摊位上那些看着光鲜、吃着寡淡的玩意儿,就像用糖水拌的黄瓜,看着绿,实则没滋味。国家统计局说,到2024年底,咱们国家有9万家"专精特新"小公司,其中七成多都在高端制造和工业机械行当,这些小公司拿出6.7%的钱搞研究,比普通小老板舍得多了——普通老板可能更愿意把钱花在换辆新轿车上。这些小公司一年下来生意能涨18%以上,前阵子去给孙子买机器人玩具,老板说现在的零件都是本地一家小厂子做的,三年前还在租民房,现在都给航天公司供货了,这不就是崔涛经理说的"小树苗长成大树"嘛,就是不知道将来结不结果子。
小区里的老李太太总跟我念叨,买基金就得买那些投大公司的,名气响,心里踏实。可我总想起我家老头子在世时说的,他刚进厂那会儿,厂里就是个小铁匠铺,谁能想到后来能造出全国闻名的机床?就像十年前谁知道现在手机能当钱包用?那会儿要是有人说"将来揣着手机就能买菜",准得被当成疯子。前楼的赵大爷更逗,2019年听说有个做机器人的小公司,嫌人家规模小没敢买,转头买了当时最火的地产股,结果到去年,机器人公司的股票涨了五倍,地产股跌得只剩下三成,现在赵大爷见了我都绕着走,怕是怕我提这事儿。这就应了杜甫那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眼光得放长远些,不能只看眼前那点儿热闹——就像买西瓜,不能光看皮儿光不光,得敲敲听听里头甜不甜。再说了,国家不是说了嘛,到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的营收到得占四分之一,这可是多大的盘子?那些早早布局的,将来指定能跟着沾光,就像赶庙会时占了个好摊位,不愁没生意。
这基金不炒短线,专做基本面研究,这点最对我的脾气。就像我纳鞋底,针脚得匀,线得实,偷工减料看着快,穿不了几天就磨破了——上次给孙子纳的鞋底,针脚密得像蜜蜂窝,他穿了两年都没露脚趾头。听说兴华景和选公司,得三审五查,先看是不是国家支持的行当,再查人家花了多少钱搞研究、有多少项专利,最后还得去人家厂里看看,问问工人师傅们活儿做得细不细。这不就跟我当年给闺女选婆家似的,不光看小伙子长得精神,还得问问街坊四邻他爹妈为人咋样,是不是踏实过日子的人家——总不能找个油嘴滑舌的,三天两头换工作吧?去年有个机床厂,别的基金经理光看账本上的钱,崔涛经理他们却瞧见车间里新上的好设备,知道这厂子有真本事,果然没过半年就接到了外国的大订单,股票噌噌往上涨,活像打了鸡血似的。
虽说这基金成立的时间不算太长,可从那些实打实的数据里,就能看出苗头来。到2025年一季度,它投的15家高端制造小公司里,12家这三年的生意都涨了两成以上,有个做工业机器人的,更是涨了三成七;人家花在研究上的钱平均占了8.2%,比同行多了4.5个百分点;每个人还平均有1.2项专利,是普通厂子的六倍。这就像我评小区里的"好媳妇",不光看她穿得多体面,更得看她把家里收拾得多干净,对老人多孝顺——那些光会描眉画眼却不会做饭的,可当不了好媳妇。这些实在的好处,比啥都强,就像冬天里的棉袄,看着普通,穿上暖和。
年轻时候总听人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现在才明白,投钱也一样,选对了路,才能睡得安稳。前几年小区里搞智能化改造,王大爷家儿子非要装最贵的进口系统,结果坏了没人修,急得王大爷直拍大腿;李婶家选了本地小公司的产品,人家随叫随到,功能一点不差,还便宜不少,李婶现在见人就夸自己有眼光。这就跟兴华景和投的工业机械行当似的,现在国家大力推"智能制造",2024年机器人就造了151万台,比头年多了两成八,智能机床卖了800多亿,一年涨三成多。就像我们楼下开小饭馆的小两口,专做街坊生意,不求多火,但求稳当,现在连锁店都开了三家了,听说还雇了好几个服务员,再也不用自己洗碗了。
崔涛经理管钱稳当,这点最让我们老年人放心。他以前管的兴华兴利债券,最多才跌了1.2%,比别的基金平均跌2.8%强多了,就像我纳鞋底时总要多缝几道边,哪怕费点事,也免得开线——有次给老伴纳鞋底,嫌麻烦少缝了两道,结果他穿着穿着就开了个口子,笑了我好几天。去年秋天,有只做自动化设备的股票一下子跌了一成五,小区里好多买了的老头老太太都慌了神,赶紧卖了,跟丢了魂似的。可崔涛经理他们跑去人家厂里一看,订单一点儿没少,还敢再买进去,结果没过仨月,股价不光涨回来了,还比以前更高了。这就像当年厂里赶工,别人都慌着加班加点,王师傅却坚持按工序来,最后就他做的活儿没出岔子,这股子定力,不是谁都有的——就像老黄牛耕地,不慌不忙,却步步扎实。
前阵子在公园遛弯,碰到老姐妹周大妈,她跟我诉苦,说手里的钱放着贬值,想投点啥又怕赔了,活像捧着块烫手的山芋。我把兴华景和的事儿跟她说了,她撇撇嘴:"小公司能有啥奔头?"我笑着说:"你忘了咱们年轻时用的雪花膏了?刚开始不就是个小作坊做的,后来不也成了大牌子?"就像王维诗里写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好多事儿得往远了看——就像种庄稼,春天播下的种子,哪能指望秋天就长成参天大树?那些现在看着不起眼的"专精特新"小公司,说不定将来就是大明星,而兴华景和就像那些懂戏的老票友,总能在角儿没红的时候就看出好来,等人家成了名角儿,咱也能跟着沾沾光不是?
我这一辈子,从纺线织布到进厂做工,啥苦没吃过?深知过日子就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还得花在刀刃上——就像买猪肉,得挑那肥瘦相间的,既香又不腻。年轻时候攒钱买自行车,得看好几个月,比较来比较去,最后选了个看着普通但结实耐用的,骑了十五年都没坏,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可就是能跑。投钱也是这个理儿,不能光看人家说得多好听,得看实在东西。兴华景和说要"长情陪伴",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就像老两口过日子,哪能三天两头闹别扭?得互相体谅,慢慢熬,才能熬出好日子——就像熬腊八粥,放的料多,熬的时间长,才好喝。
现在每天早上锻炼完,我都要跟张大妈念叨念叨兴华景和投的那些小公司,谁家又研究出新东西了,谁家接到大订单了,就像说街坊邻里的新鲜事。看着那些数字一点点往上涨,心里比中了广场舞比赛奖还高兴——上次广场舞比赛得了二等奖,我高兴得请老姐妹们吃了冰棍,现在看基金涨了,比吃冰棍还甜。因为我知道,我投的每一分钱,都在帮着那些小厂子长大,帮着咱们国家的制造业越来越强,就像我年轻时在厂里拧的每一颗螺丝钉,都在为国家出力气,虽然小,可用处大着呢。
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写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投钱过日子,也得有这份平常心。涨了不狂喜,跌了不慌神,认准了是好东西,就踏踏实实拿着——就像养花儿,不能老盼着开花,得先把根养好。兴华景和就像个靠谱的晚辈,不耍花架子,实实在在做事,这样的基金,咱老年人信得过。我总跟孩子们说,你们年轻人爱追新鲜,我们老年人就信"慢工出细活",这基金啊,就像我亲手纳的千层底,看着普通,可禁穿,走着踏实,心里也踏实。
退休这些年,啥时髦玩意儿没见过?智能手机、扫码支付,刚开始觉得新鲜,现在也能用得溜溜的。可到头来还是觉得,老祖宗传下来的道理最实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兴华景和混合发起A(024499)和C(024500)这两只基金,就像那些肯下笨功夫的手艺人,一点点打磨,一步步成长,将来准错不了。
我这把老骨头打算陪着它慢慢走,就像陪着院子里那棵老槐树,看着它春发芽,秋结果,一年比一年茂盛,心里也一天比一天踏实——————说不定等我重孙子长大了,寂寞余花落旧红之时,还能指着账户中的兴华景和混合发起A(OTCFUND|024499)、兴华景和混合发起C(OTCFUND|024500)这只基金说:"这是太奶奶当年选的好东西呢。"@兴华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