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浮动费率产品选工银#
《泓裕新章》
旱涝稳收旧日痍,浮沉共济启新时。
费随绩动分甘苦,舟与民同证赤墀。
三域金鞍驰骏骨,千钧玉尺量真知。
熊途回望烟云淡,待涌沧溟万顷漪。
自从2022年踏入基金市场,我对传统基金那套“旱涝保收”的固定管理费模式就憋着一肚子火。想想就来气,基金经理拿着1.5%甚至更高的管理费,心安理得,可业绩呢?跑输业绩比较基准的时候比比皆是!我就想问一句:凭啥?业绩不行还稳赚我的血汗钱,这公平吗?这种憋屈感,相信不少基民都深有体会。我们承担着市场波动的风险,付着看似固定的成本,却常常得不到与付出相匹配的服务和回报,感觉像被单方面收割了。
直到最近,工银瑞信新发的这只——工银泓裕回报混合(基金代码:024445),它设置的浮动费率机制,真让我眼前一亮,瞬间感觉找到了“组织”!这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改动,而是实实在在地把基金公司和咱们投资者的利益绑在了一条船上。具体怎么个浮动法?简单说就是“赚多分、亏少收”:亏钱了或者表现太差?管理费大降!如果我持有满一年后,基金年化收益跑输业绩比较基准3%以上,那管理费直接降到0.6%,这可比市场平均水平低了一半还多!表现平平?基准费率!如果收益情况在基准附近波动,达不到大幅跑赢,也谈不上大幅跑输,那就维持1.2%的基准管理费率,这跟现在很多主动权益基金的固定费率差不多。真本事赚大钱了?管理费才上限!只有当年化收益跑赢业绩比较基准6%以上,并且基金本身取得正收益的时候,管理费才会升到1.5%的上限。
看到没?这设计太聪明了!它用费率这个最直接的“指挥棒”,逼着基金经理必须全力以赴去追求超额收益。跑不赢基准,他们自己腰包也瘪一大截;只有真给咱们赚到实实在在的超额利润了,他们才有资格拿更高的报酬。这种 “非对称激励”(跑输惩罚重,跑赢奖励相对轻)的设计,核心就是把投资者利益放在第一位,让我第一次有种和基金公司“同甘共苦”的踏实感。这跟以前那种不管业绩好坏都稳收高额管理费的“躺赢”模式,简直是天壤之别!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这只基金的掌舵人——郭雪松经理。他可不是新手,有10年证券从业经验,现在是工银瑞信养老金投资中心资产配置团队的负责人,管过大钱,经验丰富。他的代表作之一,工银丰收回报灵活配置混合A,自2019年9月他接手以来,累计收益率达到了51.38%,更重要的是,这个成绩是 大幅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更让我安心的是他的风控能力,资料显示在2022-2023年那波熊市里,他管理的这只基金最大回撤只有7%,远低于同类平均的15%。这说明他不仅会进攻,防守也相当稳健,不是那种为了博眼球而猛押赛道的风格。
再看工银泓裕回报本身的定位,它的业绩比较基准是中证800指数×60%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15% + 中债综合指数×25%。这个组合很吸引我:A股(中证800覆盖大中盘)占大头,同时布局估值可能更有吸引力的 港股(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还配置了债券作为安全垫。这不正契合我对当前市场的判断吗?
现在市场确实处在一个关键节点。沪深300指数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虽然最近在3700-4000点之间震荡得让人心慌,但长期看性价比逐步显现。而港股,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越来越强,流动性改善的预期下,很可能成为未来超额收益的一个重要来源。工银泓裕这种A+H+债的灵活配置策略,正好能捕捉两边市场的机会,基金经理郭雪松也擅长跨市场、跨行业选股,感觉是为当下这种结构性行情、板块轮动快(比如AI、高端制造、新能源轮番表现)的市场量身定制的。加上工银瑞信这家公司本身实力不弱,权益投资能力近五年在大型公司里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都排第一,投研团队有支撑。
说实话,我也不是盲目乐观。这种浮动费率基金毕竟是新事物,市场上有声音说只有约26%的主动权益基金能长期达到收取1.5%费率(即大幅跑赢基准)的水平,约61%可能维持在1.2%的基准档,还有约13%会触发降费至0.6%。费率计算也比固定费率复杂一点。而且,费率浮动也可能在极端情况下影响基金经理的行为。这些潜在的风险点我心里都有数。
但为什么我还是决定行动呢?因为我觉得工银泓裕回报代表的浮动费率模式,是基金行业一个值得鼓掌的大趋势!证监会今年5月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要求推广这种与业绩挂钩的浮动管理费,头部基金公司新发的主动权益基金里,浮动费率产品比例不得低于60%!这说明整个行业正在从过去疯狂追求管理规模(“规模竞赛”),转向真正比拼投资能力(“能力比拼”)。选择这类产品,不仅是为了我自己能享受更公平、更合理的收费机制(表现差时成本真能降下来!),也是用实际行动支持这种对投资者更友好的行业良性变革。
所以,我这次没有犹豫太久,用轻仓认购的方式先上车了工银泓裕回报混合(024445)。投入的钱不多,主要是想亲身体验一下,看看这种“绩效制管家”的实际运作效果是否真如宣传所说。费率调整是否顺畅透明?基金经理在浮动费率激励下,操作上是否有更积极的追求?风控是否依然到位?持有满一年后的费率变动是否能真切感受到?这些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如果这初次的持有体验够好——费率机制运行顺畅、业绩相对稳健、特别是在震荡市或下行市中能感受到低费率带来的“风险补偿”——那么我后续计划就非常明确了:通过定投的方式,慢慢提升这只基金的配置比例。定投能平滑成本,配合这种鼓励长期持有(持有一年以上才启动浮动费率)的产品设计,感觉是个不错的组合策略。
投资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找到一款机制公平、管理人靠谱、且契合市场环境的基金产品,是长期投资路上重要的一步。工银泓裕回报的浮动费率设计,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可能,我愿意给它一个机会,也期待它能成为我投资组合中一个真正体现“利益共担、成果共享”的伙伴。市场有风险,但这次,我感觉自己和基金管理人站得更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