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浮动费率基金# 在基金投资的江湖里,费率向来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以前,传统固定费率模式 “稳如泰山”,不管市场涨跌、基金业绩如何,管理费雷打不动。就拿 2008 年市场暴跌 60% 那年来说,不少基金净值大幅缩水,可基金公司依旧照收高额管理费,投资者只能无奈承受亏损和高费用的双重打击。不过,这种 “旱涝保收” 的局面如今迎来了变革 ——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横空出世。
首批 16 只新型浮动费率机制的公募基金在 2025 年 5 月 27 日正式发售,这种基金采用 “固定管理费 + 浮动管理费” 的模式。当投资者持有基金第一年,管理费率统一为 1.2%。从持有第二年开始,基金管理公司会根据基金年化收益率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差额分档收取管理费:年化收益率为正且超过业绩比较基准 6%,适用升档,管理费为 1.5%;年化收益跑输基准 3%,适用降档,管理费仅 0.6%;其他情况则是基准档 1.2%。
以交银瑞安混合 C 为例,它以中证 800 指数收益率 ×70%+ 恒生指数收益率 ×10% 为业绩基准。这种设计让投资者与基金管理人真正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若市场行情好,基金业绩出色,跑赢业绩基准较多,投资者愿意多付一点管理费,毕竟自己也赚得盆满钵满;可要是市场不景气,基金表现不佳,跑输基准,管理费降低,投资者成本压力也随之减轻。
我仔细研究后,对这种新型机制有了清晰的理解。它不再是 “大锅饭” 式收费,而是根据每一位投资者每笔投资的实际收益情况来灵活调整管理费。这意味着,以后买基金,业绩好坏和管理费直接挂钩,表现好管理费高,表现差管理费低。
在学习这个新型浮动管理费率基金机制的过程中,我也遇到过一些疑问。比如,业绩比较基准的选取是否科学合理?有些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是否会被设置得过于简单,导致基金经理轻松就能达标从而多收管理费?还有,在实际操作中,基金的业绩波动可能较大,那么在某一年业绩不达标的情况下,降档收取管理费后,后续基金业绩回升,之前少收的管理费是否会有相应调整?这些问题在实际投资时都需要深入思考。
对我而言,选择基金时,费率一直是重要考量因素。毕竟,管理费等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投资的实际收益。传统固定费率基金,不管业绩如何都收一样的管理费,要是基金长期表现不佳,高额管理费就像 “吸血虫”,不断侵蚀本金。而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业绩好时多付管理费心甘情愿,业绩差时少付管理费,至少心里能平衡点。
像交银瑞安混合 C 这类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给基金投资市场注入了新活力。但投资从来不是简单的事,面对这类创新产品,我们更要多研究、多对比,结合自身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期限,谨慎做出选择,才能在基金投资的浪潮里,稳稳驶向盈利的彼岸。@交银施罗德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