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13岁啦# 最近不得不关注科技赛道,因为寒武纪成为了寒王,作为科技皇冠上的宝石,芯片一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值得投资的标的,而寒王之所以,是因为很多大模型和科技公司选择了寒王的芯片,在AI时代来临的时候,选择AI赛道,就是选择了未来,认准技术革命的确定性。这轮AI浪潮不是昙花一现的题材,而是“算力基建夯底座、大模型迭代开脑洞、应用场景落地造需求”的产业级变革。从服务器里的算力芯片,到智能驾驶、医疗AI的场景渗透,每个环节都在兑现“真需求”;政策端“新质生产力”持续加码,企业订单、营收的增长肉眼可见,这种级别的产业机遇,错过太可惜。
我配置AI的逻辑很务实:赌赛道不如跟主线。当下市场主线就是科技景气,AI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短期有中报业绩(比如算力硬件企业营收暴增)托底,长期有政策+全球技术竞赛撑腰,属于“长坡厚雪”的赛道。用指数基金布局,既能分散个股暴雷风险,又能吃到行业贝塔收益,对普通投资者太友好。
科创AI指数,聚焦科创板AI硬核企业,半导体(算力底座)+计算机(软件应用)权重超8成,精准锚定AI产业最核心的“硬科技”环节,避开了蹭概念的杂毛标的;高锐度:季度调仓机制能紧跟产业趋势——算力芯片火爆时加重半导体权重,应用端爆发时倾斜计算机板块,不会被过气标的拖累,始终“站在风口上”;高弹性:近一年110%+的涨幅,证明行情启动时它能把产业红利“放大”,很适合我这种想抓科技景气的投资风格。
$鑫元科创AI指数发起式C$ 鑫元科创AI指数基刚成立,正好赶上AI行情发酵期,我打算放自选里观察调仓节奏和净值弹性,等回调时分批布局——毕竟AI波动大、估值分化,仓位管理得谨慎。但从产业周期看,现在更像“智能手机普及初期”,技术渗透才刚开始,提前用主流指数占个“时代机遇的座位”,总比事后 追涨踏实。
毕竟13年前没人能预判消费、新能源的长牛,现在AI就是下一个“结构性红利窗口”,用一部分仓位赌这种“科技革命级”机会,我觉得值得。
曾经的白酒和新能源,现在的科技和AI,赶不上风口只能是落后于时代,所以赶上风口才能乘风破浪。@鑫元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