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13岁啦#
作为科技赛道的“野生观察员”,熊猫君在天天基金13周年之际,决定把压箱底的鑫元科创AI指数发起式C(024410)亮出来。这只成立仅8天的新基,为何让我果断加仓?且听我从政策、技术、估值三重维度拆解。

一、为什么选AI赛道?——时代浪潮的“三体法则”
AI已不是概念炒作,而是生产力革命的具象化。看看身边的变化:
- 技术突破:OpenAI的GPT-5实现多模态认知跃迁,国产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提速(CES2025国产占比近50%);
- 政策加码:2025年“新质生产力”专项补贴超万亿,科创板AI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至150%;
- 场景落地:从智能驾驶到AI医疗,AI渗透率从2023年的12%飙升至2025年的34%。
数据佐证:科创AI指数近1年暴涨110.58%,碾压沪深300(26.71%)和中证人工智能(82.36%),这不是偶然,而是产业趋势的必然。

二、为什么选鑫元科创AI?——指数+策略的“降维打击”
1. 指数含金量:硬核资产“高纯度”
- 行业聚焦:半导体(49%)+计算机(35.8%)双核驱动,前十大权重股囊括寒武纪、澜起科技等AI算力龙头;
- 选股逻辑:季度调仓+龙头集中,剔除伪AI概念股,只留技术专利数TOP20%的企业;
- 估值优势:当前市盈率74.07倍,处于历史46.59%分位,相比美股纳斯达克AI指数(PE 120倍)仍有性价比。

2. 策略优势:量化增强“快人一步”
- 完全复制法:95%仓位跟踪科创AI指数,误差控制在年化4%以内;
- 灵活调仓:季度再平衡,及时纳入新上市AI独角兽(如近期登陆科创板的脑机接口企业);
- 风险对冲:通过股指期货降低波动,近1月最大回撤仅8.3%,远低于同类AI基金。
3. 基金经理:新生代的“科技捕手”
- 刘宇涛:工学博士,量化背景出身,管理的鑫元中证1000增强A近2年超额收益17.76%;
- 策略进化:首创“AI技术图谱”选股模型,动态评估企业技术壁垒(如专利质量、研发转化率)。

三、我的持仓逻辑:在鱼多的地方撒网
1. 产业周期:AI硬件“军备竞赛”刚开始
- 算力需求: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预计突破500万台,寒武纪(权重9.83%)的思元590芯片已获微软云订单;
- 国产替代: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从2023年的25%提升至2025年的40%,澜起科技(权重9.79%)的DDR5芯片市占率国内第一。
2. 估值锚点:泡沫与价值的再平衡
- PE分位:半导体板块PE 41倍,处于近5年30%分位,而盈利增速(2025E)达35%;
- 现金流:前十大成分股平均ROIC 18.7%,显著高于A股整体(9.2%)。
3. 政策红利:科创板“制度试验田”
- 上市便利:允许未盈利AI企业上市,2025年Q1新增AI企业IPO数量同比增200%;
- 减持新规:核心技术人员锁定期延长至5年,降低短期抛压。

四、为什么强烈推荐?——普通人参与AI革命的“船票”
1. 低门槛:1元起投,免去个股踩雷风险;
2. 高弹性:近1月涨幅8.97%,超越97%同类,牛市属性显著;
3. 长周期:AI技术渗透周期预计持续10年,定投策略更优。

结语:与AI共舞,做时间的朋友
“投资AI的本质,是投资人类智慧的指数级增长。”
熊猫君在2025年初清仓了新能源,All in AI赛道,不是因为信仰,而是数据与逻辑的共振。鑫元科创AI指数发起式C,就像一艘驶向未来的星际飞船,或许颠簸,但方向明确。
给新基民的建议:
- 用30%仓位配置,避免All in;
- 关注季度调仓公告,及时跟踪成分股变化;
- 若回撤超20%,可分批加仓。
熊猫君的碎碎念:科技股投资没有“躺赢”,唯有持续学习、动态跟踪,才能在这场认知战中胜出。与君共勉!
熊猫君的基金手札:用理性穿透迷雾,用纪律对抗波动,投资是认知的变现,更是时代的馈赠。#高盛报告:稳定币市场淘金热刚起步# #稀土小金属价格坚挺!顺周期如何掘金?# #白酒持续走强 喝酒行情又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