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AI总结直播《【投资大咖秀】如何投资智能驾驶》生成
全文摘要:本次直播探讨了智能驾驶技术发展及投资机会。首先,嘉宾介绍了智能驾驶的分级体系,目前市场主要集中在L2-L3级别。其次,分析了智能驾驶系统在新能源车和燃油车上的应用差异,指出新能源车更具优势。然后,回顾了国内智能驾驶发展历程,强调技术快速迭代和成本下降趋势。接着,对比了国内外发展现状,认为中国在部分领域全球领先。最后,分析了智能驾驶板块市场表现和产业前景,指出其渗透率将持续提升,中长期发展空间广阔。
1 智能驾驶分级与投资机会。
中航基金郑常斌介绍了智能驾驶技术,指出其通过传感器和算法辅助人类驾驶,提升安全性和效率。他提到国际汽车工业协会将自动驾驶分为L0到L5六个等级,L4和L5对应无人驾驶。目前市场主要集中在L2到L3级别,是无人驾驶的技术基础。
2 智能驾驶系统适用于各类车型。
朱晓彤指出智能驾驶系统通过传感器融合和算法迭代实现自动驾驶能力,最终目标是无人驾驶。该系统不仅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燃油车也可搭载,但新能源车在电力供应和成本方面更具优势。目前已有传统燃油车品牌开始尝试搭载智能驾驶系统。
3 新能源汽车更适合智能驾驶系统。
朱晓彤指出新能源汽车在智能驾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包括电力供应充足、响应速度快和改造成本低。燃油车由于电气架构限制,改造成本高且存在安全隐患。目前智能驾驶系统主要应用于新能源车型,燃油车改造案例较少。
4 燃油车改装智能驾驶成本高。
朱晓彤指出燃油车改装智能驾驶系统会增加10%以上成本,导致售价明显提高。相比之下,新能源车更适合发展智能驾驶功能。目前智能驾驶系统价格在1-2万元,燃油车改装还需额外增加1-2万元成本。他建议消费者不要自行改装燃油车,应选择原厂配置以确保安全性。
5 常明总介绍智能驾驶发展背景。
常明总分析了国内智能驾驶发展的三个阶段:2018年前政策驱动电气化基础,2019-2023年技术积累期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目前智能座舱成熟而辅助驾驶处于发展初期。他特别提到激光雷达成本从三四万降至两三千,算法和芯片能力也快速迭代。
6 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
朱晓彤介绍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历程,从芯片算力提升到算法支持,指出2019-2023年是技术积累和突破期。目前行业进入规模化应用和生态重构阶段,高阶智能驾驶渗透率逐步提升。他提到比亚迪等企业推动智能驾驶普及,并指出中国在全球智能驾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与美国共同引领行业发展。
7 国内外智能驾驶发展现状对比。
朱晓彤分析了全球智能驾驶领域的发展格局。特斯拉在芯片、算法和模型方面全球领先,而国内在激光雷达等核心零部件产业化方面具有优势。国内企业在应用场景如无人驾驶物流车等领域也处于领先水平。虽然国内芯片技术正在快速追赶,但与美国相比仍有差距。
8 国内智能驾驶技术全球领先。
朱晓彤指出国内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迅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特别是在算法和系统迭代方面。中航基金在智能驾驶等新质生产力赛道有布局,相关基金产品如智选领航聚焦该方向。他还提到国内产业落地和数据应用有望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9 智能驾驶板块上半年表现强劲。
朱晓彤分析了智能驾驶板块的市场表现。他指出,上半年尤其是二月份比亚迪事件后,车企加速智能化战略,推动板块指数一季度上涨12%,核心环节涨幅更明显。二季度受前期涨幅过大、监管趋严及消费端压力影响,板块有所回调。他强调智能驾驶是产业级投资机会,渗透率将从10%提升至80%甚至更高,核心环节如芯片、激光雷达等需求将确定性增长。国内智能驾驶产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10 智能驾驶产业前景广阔。
朱晓彤分析了国内汽车产业在电气化和智能化转型中的机遇,指出国内厂商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他重点介绍了智能驾驶产业的应用场景和发展潜力,包括robot taxi、物流和公共交通等领域。虽然短期市场可能波动,但中长期来看,智能驾驶产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和明确的产业前景。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生成。 针对AI生成的内容,不代表天天基金的立场、态度或观点,也不能作为专业性建议或意见,仅供参考。您须自行对其中包含的数字、时间以及各类事实性描述等内容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