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破1,如何守护钱袋子?#
当存款利率触底1.3%,$东财30天滚动持有债券发起式C$如何重构“安全理财”坐标系?
一、利率“破1”时代的财富焦虑:从“保本”到“保购买力”的认知迭代
2025年6月,股份制银行三年期定存利率集体跌破1.3%,10万元本金存满三年的利息仅3900元,若扣除3%的通胀率,实际购买力缩水超2000元。这种“名义保本、实际贬值”的困境,让依赖存款的中老年群体陷入两难:某三线城市退休教师李阿姨算过一笔账,原本靠20万存款利息覆盖的医保补充支出,如今缺口已达每年1500元。
传统理财逻辑正在失效:活期存款0.05%的利率,相当于10万元存一年仅50元收益,连超市购物袋都难以覆盖;货币基金7日年化普遍低于1.8%,与CPI的剪刀差持续扩大。正如经济学家辜朝明所言:“在流动性陷阱中,现金等价物正在成为财富的‘隐形损耗器’。”
二、债券市场的“双重收益密码”:票息与资本利得的交响
在降息周期中,债券基金的收益来源呈现“双轮驱动”:
1. 票息收益的确定性:东财30天滚动持有债券C主投AAA级短久期信用债,当前组合平均票息约3.2%,10万元持有一年可获3200元收益,是三年定存的8.2倍。这种收益类似于“升级版定期存款”,但流动性更优。
2. 资本利得的弹性空间:2025年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8%降至1.64%,带动存量债券价格上涨。历史数据显示,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每下降0.1个百分点,久期3年的债券价格约上涨0.8%。若未来央行继续降准,债券资本利得仍有释放空间。
与股票基金相比,纯债基金的风险特征更适配保守型投资者:近五年纯债基金指数最大回撤仅1.5%,而偏股混合基金平均回撤超25%。这种“低波动+可持续收益”的特性,使其成为资产组合的“稳定器”。
三、东财30天滚动债基的“反传统设计”:打破存款与理财的认知边界
该产品通过三大制度创新重构理财逻辑:
1. “持有期+滚动”的流动性革命:
区别于传统定存的“锁死期限”,30天持有期允许投资者在每周期满后自由选择赎回或续投,类似“按月自动转存”的升级版。某互联网公司职员小张尝试“工资定投”策略:每月将5000元闲钱投入该基金,满30天后若遇购房首付需求可随时赎回,否则自动滚存,兼顾流动性与收益性。
赎回资金T+1到账,比部分银行理财的3-5个工作日到账效率更高,可应对突发支出。
2. “零摩擦成本”的费率颠覆:
C类份额无申购费,持有满30天免赎回费,管理费+托管费仅0.25%/年。以10万元持有6个月计算,总费用仅125元,而同类产品平均费用约300元,成本降低58%。这种“轻装上阵”的设计,让中小投资者也能享受专业理财服务。
3. “机构级风控”的平民化:
基金经理采用“双哑铃策略”:短端配置3个月内高评级同业存单,长端精选1-3年期利率债,通过久期错配获取收益。其管理的东财中短债在2023年债市调整中,净值波动仅0.18%,跑赢92%的同类产品。
持仓集中度极低,前五大债券持仓占比不足15%,单只债券信用评级均在AA+以上,从底层资产端隔绝信用风险。
四、“新保本时代”的配置公式:从“单一存款”到“动态债基组合”
面对利率下行,投资者可构建“三层防御体系”:
1. 应急资金池(20%):配置货币基金或T+0理财,应对3个月内的开支,当前货基收益约1.8%,虽低但保证流动性。
2. 核心收益层(60%):以东财30天滚动债基为核心,通过“定期定投+滚动持有”实现复利增长。测算显示,每月定投2000元,若年化收益3.5%,5年后可积累13.6万元,比定存多收益2.3万元。
3. 卫星增强层(20%):小比例配置可转债基金或黄金ETF,在利率宽松周期中捕捉超额收益,同时对冲股市波动风险。
需警惕的是,债券基金并非完全无风险:若市场利率突然上行,债券价格可能短期下跌。但当前宏观经济仍需宽松政策支撑,预计2025年仍有1-2次降准,利率大幅上行概率较低。投资者可采用“金字塔式建仓”,在利率相对高位时增加配置,低位时保持定投节奏。
以上总结
当存款利率跌破“心理防线”,固守传统理财相当于让财富在通胀的侵蚀中“慢性缩水”。$东财30天滚动持有债券发起式C$以其“类存款的安全性+市场化的收益性”,为投资者提供了穿越低利率周期的新工具。正如投资家大卫·斯文森所说:“资产配置的艺术,在于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在利率“地板化”的当下,合理配置债券基金,或许是守护“钱袋子”的确定性选择。@东财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