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13岁啦#
$广发先进制造股票发起式C$
$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A$
$广发新兴成长混合C$
$广发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C$
我与广发基金的投资二三事:
第一部分:时光深处的基金投资:回望2006年广发聚富与广发稳健的选择
2006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关键年份,A股正从熊市阴霾中苏醒,悄然开启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彼时,作为投资者的我,在银行渠道的推荐下,选择了广发基金旗下的两只产品——广发聚富混合(270001) 与广发稳健增长混合(270002),这一决定背后,既是时代机遇的映射,也是对基金公司早期投研能力的认可。
一、时代背景与产品选择逻辑
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释放制度红利,经济高速增长助推企业盈利改善,公募基金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广发基金作为业内新锐(成立于2003年),凭借主动管理能力崭露头角:2005年广发稳健与广发聚富分别位列开放式基金第1名与第5名,奠定了“权益投资专家”的市场口碑。选择这两只产品,正是看中其股债平衡策略与长期超额收益潜力:
- 广发聚富:偏股混合型,股票仓位弹性较大,聚焦高成长行业;
- 广发稳健:股债平衡型,股票上限65%,通过债券底仓控制回撤。
二、持有体验与策略有效性
在2006-2007年牛市中,两只基金充分捕捉上涨收益:广发聚富以高弹性领先,广发稳健则以更低波动实现稳健增值。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广发稳健因债券仓位缓冲(占比35%+)显著抗跌,印证了“资产配置多元化”的价值。这一阶段的表现,体现了经济周期与产品设计的共振:
- 牛市阶段,权益仓位驱动收益;
- 熊市阶段,债券底仓与行业分散(如配置消费、制造)降低组合波动。
三、长期视角的启示
回溯这段投资,核心启示在于:
- 低位布局的重要性:2006年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沪深300市盈率约15倍),为长期收益奠定安全边际;
- 选择与管理人共成长:广发基金依托广发证券投研底蕴,逐步构建起股票、债券、量化等多策略能力,为产品持续赋能;
- 纪律性持有的复利价值:若持续持有至2015年,广发稳健累计收益达74%,广发聚富达50%(虽中途赎回可能影响实际收益)。
结语
2006年的投资,不仅是个人财富的起点,更是中国资本市场进化的一帧缩影。广发聚富与广发稳健的成功,本质是产品策略与时代的契合,以及管理人能力的早期兑现。如今回望,唯有在波动中坚守纪律、在周期中保持清醒,方能在投资长河中捕获真正可持续的回报。
第二部分:
广发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C(024246)投资价值分析
目前我比较看好广发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C。
一、产品定位与赛道优势:聚焦AI核心硬科技的稀缺工具
广发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C(024246)作为场外投资者布局科创板人工智能产业的便捷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跟踪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950180),该指数从科创板精选30家业务涉及人工智能基础资源、技术及应用支持的上市公司,覆盖半导体、软件开发、IT服务等关键领域,形成“芯片+应用”的双重布局(半导体权重超47%)。指数近一年涨幅达147%,自2022年12月基日以来累计收益132.95%,显著优于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33.1%)及科创50指数(0.9%)。
二、行业逻辑:三重驱动下的长期增长引擎
- 技术迭代与算力需求爆发:Scaling Law法则持续生效,AI大模型向多模态、强推理演进推升算力需求。北美云厂商资本开支加速(如谷歌、Meta加码AI基础设施),国产芯片技术突破(如DeepSeek V3.1适配国产芯片)推动产业链从“可用”向“好用”升级。
-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三阶段目标,2027年AI应用普及率超70%,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阶段。当前传统产业AI渗透率不足30%,政策驱动下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 商业化与盈利拐点临近:指数成份股2024年预测净利润增速116%,2025年预期51%,显著高于科创50指数(-13%、55%)。AI终端设备(AR眼镜、AI手机)加速渗透,2025年上半年中国消费级AR眼镜销量同比增长73%,反向拉动云端算力需求。
三、产品表现:高弹性与风险收益性价比
- 收益能力:截至2025年9月4日,基金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128.82%,超越97.95%同类产品;近一月涨幅13.15%,排名前21.46%。其跟踪的指数年内涨幅56.19%,在9只主流AI指数中排名第一。
- 风险控制:指数近一年最大回撤25.36%,夏普比率(年化)3.85,显示单位风险补偿收益优异。基金通过分散持仓(前十大重仓股占比68.03%)降低个股波动影响。
- 资金动向:近期政策催化下,资金连续净流入,近2日吸金5.3亿元,反映市场对AI赛道长期信心。
四、管理团队与运作优势
- 基金经理曹世宇:从业年限1年268天,管理规模153.25亿元,从业年均回报22.18%。其管理的广发国证半导体芯片ETF任期回报31.98%(同类前6.7%),凸显科技赛道投资能力。
- 费率结构优化:C类份额免申购费,持有7天以上免赎回费,仅收取0.2%-0.4%年销售服务费,适合中短期交易型资金。
- 平台支持:广发基金指数团队深耕15年,跨境ETF管理规模行业领先(如纳指ETF、港股创新药ETF),投研资源协同性强。
五、风险与配置建议
- 核心风险:
- 估值波动:指数市盈率79.73倍(历史53%分位),短期交易拥挤度上升可能放大回撤;
- 技术迭代不确定性:AI芯片研发失败风险及国际竞争加剧(如欧美专利壁垒);
- 规模瓶颈:基金当前规模0.29亿元,大额申赎可能冲击净值。
- 配置策略:
- 长期投资者:定投参与,把握AI产业十年黄金期,建议占权益仓位10%-15%;
- 波段交易者:关注政策催化(如行业白皮书发布)及财报季业绩验证,利用C类份额费率优势灵活操作;
- 组合对冲:与低估值红利资产搭配,降低整体波动。
结语:拥抱智能时代的“硬科技舵手”
广发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联接C的价值,在于其精准卡位AI产业链核心环节(半导体+应用),叠加政策与技术双周期共振的历史机遇。对于投资者而言,它不仅是分享国产AI升级红利的工具,更是规避个股风险、一站式布局产业龙头的高效选择。在智能经济浪潮下,此类产品有望成为资产配置中兼顾成长性与时代感的战略选择。。
#时隔四年!华为麒麟芯片回归沸# #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设备订单暴增# #九月基金投资策略# #9月你看好哪条投资主线?# #指数操盘手集结令# #大科技全面回调!如何应对?# #8月行情收官 大家都赚了多少?# #【有奖】浪漫七夕,收益更 “吸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