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13岁啦#
一、初遇广发:为什么选择恒生科技ETF?
2024年9月,我抱着“长期布局港股科技”的想法,一次性买入 广发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 (代码:012805)。当时港股经历深度调整,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而广发基金作为业内“指数千亿俱乐部”成员,在跨境指数产品布局上早有成熟经验——覆盖A股、港股、美股、债券等多资产类别,跟踪误差控制能力突出。

我的逻辑:
1. 政策底已现:国内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加大(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经济被反复强调);
2. 估值修复潜力:港股科技股较A股同类资产折价显著;
3. 工具优势:ETF联接基金费率低、透明度高,适合长期持有。

二、持有体验:收益38%背后的逻辑验证
截至2025年8月,这只基金为我带来了38%的收益(见图2)。期间市场多次波动,但我始终未减持,原因有三:
1. 指数韧性超预期:恒生科技指数2024年上涨18.7%,广发恒生科技ETF联接基金净值增长率达19.54%(A类),与指数基本同步。2025年港股流动性改善+企业盈利修复,进一步推动净值上行。熊猫君解读:指数基金的魅力就在于“赚趋势的钱”,避免个股黑天鹅风险。
2. 广发的指数管理能力:广发基金旗下指数产品近年业绩亮眼——如广发北证50近一年回报123.87%,香港创新药ETF回报118.71%,可见其指数团队在资产配置、误差控制上确有实力。
3. 长期主义的胜利:短期波动难免(如2024年该基金份额缩水13%),但坚持持有才能吃透产业红利。正如广发基金经理费逸所说:“投资要看清时代主旋律”,科技正是中国未来十年的核心赛道。

三、深度思考:我眼中的广发基金特质
1. 产品线矩阵精准覆盖:
- 指数工具:宽基、行业、跨境应有尽有;
- 主动管理:价值、成长、策略三大投资部各有所长(傅友兴、刘格菘、李巍等名将坐镇);
- 债券指数:规模破千亿,政金债、信用债指数产品行业领先。
2. 投研文化强调“长期主义”:无论是价值投资部“稳中求进”,还是成长投资部“用价值的方法投成长”,都注重企业内在价值而非短期博弈。这与我的持有策略高度契合。
3. 对个人投资者的友好性:广发债券指数基金个人投资者占比近三成,说明产品设计兼顾机构与散户需求——低门槛、高透明、费率合理。

四、未来关注:广发还有哪些产品值得期待?
1. 科创主题ETF:如广发上证科创板成长ETF(近一年回报超70%),顺应国产替代与科技自立主线;
2. 创新药指数:港股创新药(如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和A股医药创新(如段涛管理的广发医药创新);
3. 高端制造主动基金:费逸管理的产品重仓“中国制造”,与产业升级趋势共振。

五、给投资者的建议
1. 指数基金适合三类人:
- 没时间研究个股的忙碌族;
- 希望分散风险的中长期投资者;
- 看好赛道但缺乏选股能力的新手。
2. 长期持有≠盲目躺平:需定期评估指数估值、成分股变化(如恒生科技指数纳入更多AI企业)、基金管理人跟踪误差(广发恒生科技ETF 2024年误差仅0.91%)。
3. 资产配置>all in:可搭配广发债券指数(如广发中债7-10年国开债,年化4.58%)平衡权益波动。#晒收益#

文末彩蛋:熊猫君目前仍持有广发恒生科技ETF,未来考虑定投广发创新药指数——毕竟投资是终身学习,与优秀管理人同行才能走得更远@广发基金
风险提示: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于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