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市场上最大的声音或许就是“中国核心资产面临重估”。
然而,随着4月以来美国“关税风暴”声量越来越大,大家似乎忘记了中国核心资产面临重估这件事。
局长这几天梳理资料时发现,中国资产重估的趋势并未中断,同时,在美国“关税风暴”的扰动下,A股的核心资产更具“性价比”了。
所以,今天我们来聊聊,当前市场环境下,我们怎样布局,更具投资“性价比”。
外资看好中国资产态度不变
今年春节以来,随着DeepSeek的火爆出圈,以及国内相关政策的加速落地,外资对中国资产开始“刮目相看”。
而随着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出台,外资似乎更加坚定地看好国内市场。
根据上海证券报的报道,4月以后,海外机构正在拉开全球资产再配置的序幕,中国资产成为重要选项。
另外,申万宏源的研报显示,在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宣布一周内,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的固收基金呈现资金大幅流出情况。同期,中国权益类基金的资金流入比例靠前,4月2日至4月10日期间,流入资金的比例为2.6%,成为拉动新兴市场和亚洲市场的主要力量。(资料来源:上海证券报、申万宏源证券,2025.04.22)
结合机构和媒体的报道,局长认为,年初以来,“重估”中国资产的趋势或许未变,外资依旧看好国内市场。
中国资产更有“性价比”了
一直关注局长的粉丝应该记得,在上周的文章《债市还有多少空间?》里面,局长跟大家提到过一个指标——股债性价比(FED溢价率)。
局长注:FED = 股票预期收益率(1/市盈率) - 国债收益率,这个数值越高,说明股票相对债券的投资“性价比”越高。
在今年的4月初,沪深300指数FED溢价率一度触及近十年内最高的10%区间。
从“南方养基通”小程序上看,最近10年沪深300指数只有5次处于这一区间之内。分别是2018年底、2022年底、2024年初、2024年“924行情”启动前以及今年的4月初。

另外,局长还发现,当沪深300指数FED溢价率触及10年内最高的10%这个区间后,都迎来了阶段性的修复行情。
成年人不做选择:科技消费两手抓
前面我们讲到,中国核心资产可能正在被“重估”,而且“性价比”相对历史上大部分时间更高了,那么这个时候布局什么比较好呢?
当前市场上大家关注度相对较高的核心资产主要有两个领域,一个是消费升级,另一个是科技创新。消费类上市公司特点是业绩相对稳健,但弹性相对较低;而科技类上市公司则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不过波动性可能相对较大。
那么,是否有一只指数同时包含这两类核心资产呢?
答案是有的,比如深证100指数。
深证100指数的前两大权重行业是电子和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第三和第四大权重行业是家电和医药。
总体上看,这个指数有两条主线,分别是新质生产力和消费内需,自带哑铃策略:
主线1——消费:深证100指数的行业权重配置系统性体现了中国消费升级与内需扩张的主线逻辑,指数家电和医药权重合计占比18%。(数据来源:Wind,国证指数,截至2025.03.31)
主线2——科技:指数通过行业配置与成分股迭代,深度映射中国科技产业升级脉络。据Wind与国证指数数据,深证100指数前两大权重行业分别为电子和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合计占比32%,深度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数据来源:Wind,国证指数,截至2025.03.31)

指数发布近20年以来,深证100的行业结构变化和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一直很“合拍”。
怎么说呢?
早期,它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食品饮料这些传统产业,但慢慢地,它开始向电力设备、电子、医药生物这些新兴产业转移。
简单来说,这个指数就像敏锐的经济“风向标”,总是能及时跟随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具备创新和成长潜力的行业,并把握住新时代的发展红利。
长期来看,深证100指数的表现优于其他宽基指数,根据Wind和国证指数的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4月22日,自2019年以来,深证100指数的年化收益率达6.22%,高于沪深300指数同期年化收益率的3.81%。
表:深证100指数VS沪深300指数长期表现

数据来源:Wind,国证指数,数据区间:2019.01.01~2025.04.22,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指数表现不预示产品业绩表现。
局长觉得,在中国资产面临“重估”、A股股债性价比较为突出的当下,中国核心资产可能迎来配置窗口。深证100指数兼具科技突破与消费回暖双重属性,“新质生产力 + 内需升级”的哑铃结构与经济转型红利高度契合。对这个指数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关注南方基金旗下的南方深证100ETF联接基金(A类024142/C类024143)(产品为R3中风险,评级来自南方基金官网,请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等级审慎投资)。
摘自:养基情报局
风险提示:上述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不发生变化或更新,不代表本公司或者其他关联机构的正式观点。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基金投资需谨慎。
#七部门力推AI医疗全链升级!#
#人形机器人板块大涨,产业前景被认可?#
#四大行再创新高!现在上车还来得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