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阵子我看到问得最多的不是“哪个板块能爆”,而是“怎么才能不被市场来回扇耳光”。其实答案没那么复杂,你要是玩不转高频切换,不如看看那些能“稳住阵脚”的选手。就像招商基金的吴潇,细看他管的$招商品质发现混合$,你就可以发现这几年的表现还真有点“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
先说说数据,吴潇做基金经理8年多了,年化回报13%出头,不算那种一年翻倍的“妖股型”,但胜在稳。就拿$招商品质发现混合$来说,2022年赛道崩了,好多基金跌得爹妈不认,它回撤比同类平均少了快3个点;
今年AI、中特估来回蹦,它持仓里既有科技股也有消费龙头,虽然没跑成第一,但每个阶段都没掉队。这种“不冒尖但不掉队”的表现,我觉得比偶尔冲第一更实在——毕竟咱们买基金,也不可能是来赌大小的吧。
再聊聊他那套“均衡”,真不是随便买几个行业凑数。我翻了翻他的持仓记录,发现有个特点:从不盯着“风口词”买。比如消费,他不追那些突然爆火的网红品牌,反而重仓过老牌子,理由是“这些公司哪怕经济差点,老百姓该买还得买,现金流稳”;科技呢,他避开了一堆炒概念的,选的都是有实际订单、研发投入能转化成利润的。
说白了,他的均衡更像“挑菜”——不看菜名多花哨,只看新鲜不新鲜、耐放不耐放。每个行业配多少,不是固定的,而是看当下的“性价比”:比如2022年经济弱的时候,他就多配了些医药里的必选消费;2023年科技有复苏苗头,又悄悄加了点半导体设备。这种“动态调整”,比死磕某个比例要灵活多了。为啥现在特别适合这种思路?你看最近的市场,周一新能源涨,周二AI嗨,周三又轮到消费,节奏快得像打地鼠。
你要是追着热点跑,很可能刚上车就遇到回调。但均衡就不一样了,相当于给资金加了个“缓冲垫”——东边不亮西边亮,就算某个板块跌了,其他的能托一把,不至于让你心态崩了乱操作。#九月基金投资策略##【有奖】浪漫七夕,收益更 “吸睛”##9月你看好哪条投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