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AI总结直播《看消费贷贴息》生成
全文摘要:本次直播分析了7月金融数据。首先,信贷新增时隔20年转负,居民和企业需求低迷,消费和房地产走弱。然后,社融规模低于预期,政府债券是主要支撑,M1、M2有所改善。嘉宾指出,资金可能流向权益市场,降准降息等政策可期。最后,建议关注核心资产,债市波动加大,投资者可考虑固收加产品增强抗风险能力。
1 七月份金融数据反映经济动力不足。
张俊杰分析了最新发布的七月份金融数据,指出信贷新增时隔20年再度转负,结构恶化。居民部门持续去杠杆,消费和房地产转弱;企业端投资意愿减弱,短贷冲高回落。具体数据显示,新增贷款低于预期和季节性水平,居民贷款同比大幅减少,消费边际转弱。
2 消费和信贷需求持续走弱。
张俊杰指出7-8月消费需求边际下降,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1100亿,房地产销售数据明显下滑。企业短期贷款减少5500亿,票据融资同比多增3125亿,显示信贷需求不足。企业中长期贷款减少2600亿,投资前瞻指数回落,反映企业投资意愿低迷。
3 信贷社融数据总体转弱。
宋怡雯分析了7月份信贷和社融数据,指出新增社融规模1.16万亿低于预期的1.4万亿,但好于季节性水平。政府债券是主要支撑项,企业债券融资有所增加。M1和M2同比改善,主要因低基数和存款活化。财政支出加快,但剔除政府债券后财政存款减少,显示信贷社融总体转弱。
4 信贷规模下降,资金流向权益市场。
张俊杰指出,新增信贷规模时隔20年转负,社融在政府债券支撑下延续多增。居民和企业部门信贷需求低迷,但M1增速连续两个月抬升,主要受居民活期存款拉动。股市赚钱效应可能吸引更多资金流向权益市场。当前核心矛盾在于资金未能有效流入消费和投资领域,下半年降准降息等宽松政策仍可期待。七月份信贷数据较弱与季节性因素有关。
5 信贷数据波动需全面分析。
张俊杰指出7月信贷数据异常下降是近20年首次,但强调单月波动不应过度解读。他建议结合社融、M2等综合指标评估融资情况,并提到银行正转向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清理企业拖欠账款也影响了信贷需求。金融时报也提醒应关注整体趋势而非单月数据。
6 中小企业现金流改善,银行转向细分市场。
张俊杰指出中小企业现金流更健康,银行正适应经济转型,下沉细分市场挖掘有效信贷需求。高质量发展下,社融数据重要性下降,因经济进入存量博弈阶段,更关注结构优化。7月信贷数据虽不及预期,但M1、M2回暖显示居民风险偏好上升,对A股和港股长期前景持积极态度。
7 市场情绪积极,关注核心资产。
张俊杰分析了A股和港股的市场表现,指出短期市场情绪积极,中期关注政策力度,长期对权益市场持乐观态度。他建议投资者关注中国核心资产,如消费领域和龙头宽基,并推荐了银华的相关基金产品。此外,他提到近期市场行情活跃,成交额上升,外围市场也传来利好,如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和资金流入新兴市场。基金经理对中国经济信心增强,预期政策放松和经济回升。
8 低利率环境下居民储蓄向股市迁移。
张俊杰指出,在低利率环境下,居民储蓄向股市迁移的趋势不可逆转,历史上五次存款搬家均与利率下降和股市赚钱效应相关。目前中国利率处于历史低位,股市估值较低,安全边际高,居民存款仍有较大潜力进入股市。中长期来看,海外环境、货币政策和市场情况改善将支撑市场情绪,A股和港股大概率延续上涨趋势。同时,他提醒关注反内卷政策、科技消费和民营经济三条主线,以及财政金融政策联动。债市方面,基本面支撑但受股票压力和刺激政策担忧影响,短期内难有顺畅下行,更多是结构性机会。
9 债市逻辑改变,波动加大。
张俊杰指出,债券市场逻辑已发生转变,与股票、商品市场形成跷跷板效应。债市近期经历大幅波动,多空分歧明显。他认为资金面将保持宽松,但债市上涨动力不足,十年期国债可能在1.6-1.75区间震荡。建议投资者降低债券基金收益预期,可关注固收加产品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生成。 针对AI生成的内容,不代表天天基金的立场、态度或观点,也不能作为专业性建议或意见,仅供参考。您须自行对其中包含的数字、时间以及各类事实性描述等内容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