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配置诊疗室#投教小问题答案:选择A可以。
“医者仁心,药者济世。”当人类与疾病的博弈进入分子时代,创新药正以颠覆性的技术突破重塑全球医疗格局。2025年的中国医药市场,创新药板块已从估值洼地跃升为结构性牛市的核心引
擎。
时代风口:创新药为何成为2025年资本市场的“超级风口”
全球医药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以20.3%的年复合增长率狂飙突进,2024年突破4500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2.3万亿元。这一数字背后,是ADC(抗体偶联药物)、双
抗(双特异性抗体)、细胞基因治疗(CGT)三大技术平台的集体爆发:中国ADC交易额占全球38%,双抗项目占比37.9%,CGT在研项目达2865个。恒瑞医药的PD-1/CTLA-4双抗AK104将毒副作用降
低30%、响应率提升至72%,康方生物的双抗药物在三期临床中击败全球药王“K药”,这些里程碑式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创新药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
政策端同样释放出强烈信号。国家医保局将创新药谈判周期从3年缩短至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化数据保护与市场独占期
制度。更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丙类商保目录落地,构建“医保+商保”双轮支付体系,商保支付占比预计突破15%,为高价创新药打开市场化定价空间。正如药明康德创始人李革所言:“当政
策、技术与资本形成共振,创新药将迎来‘戴维斯双击’的黄金时代。”
指数优势: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联接C的“硬核逻辑”
在个股波动剧烈的医药市场中,指数基金的“群体智慧”优势愈发凸显。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联接C基金(代码:023930)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为跟踪标的,其选股逻辑堪称“双保险
”:
1. 创新药企业身份认证:仅纳入主营业务为创新药研发的企业,排除传统药企与医疗器械公司,确保成分股的“纯度”。
2. 流动性与市值双筛选:要求成分股近三个月日均成交额不低于5000万港元,且市值规模居前,兼顾成长性与机构参与度。
这种设计使基金既能捕捉泽璟制药、信达生物等头部企业的商业化红利,又能分享荣昌生物、科伦博泰等新兴Biotech的授权交易收益。数据显示,该基金成立三个月累计涨幅超55%,近三个月
收益达34.87%,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表现。更关键的是,其指数编制覆盖港股通创新药全产业链,从ADC药物到基因治疗,从双抗平台到AI制药,形成“技术代际全覆盖”的投资组合。
战略卡位:为何说现在是布局港股创新药的“黄金窗口”
当前港股创新药板块正经历“四重底共振”:
政策底:医保谈判从“压价”转向“鼓励创新”,集采对创新药豁免,审批时限压缩至30日;
估值底:恒生创新药指数市盈率仅26倍,处于近五年1.15%的历史低位;
业绩底:百济神州泽布替尼2025年Q1全球销售额达56.92亿元,同比增长63.7%;
资金底:2025年Q1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达41笔,总金额369.29亿美元,外资通过港股通持续加仓。
未来展望:创新药如何改写全球医药版图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中国创新药已从“专利悬崖”的生存战,转向“全球首创”的攻坚战。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联接C基金的价值,不仅在于捕捉短期估值修复,更在于分享中国医药
产业从“输入创新”到“输出创新”的历史性转变。当恒瑞医药的PCSK9抑制剂在欧美市场定价高于国内3倍,当康宁杰瑞的ADC药物以6.7亿美元授权默沙东,中国创新药正以“技术+商业”的双
重突破,重塑全球医药价值链。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联接C基金,既是选择一个指数,更是选择一个时代——一个属于中国创新药的黄金时代。在这场关乎人类健康未来
的竞赛中,指数基金的“群体智慧”,或将比任何个股都更接近产业变革的终极答案。@银华基金


$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发起式联接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