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港股创新药板块延续近期活跃态势,尽管大盘小幅低开,但资金对创新药ETF的追捧热度未减。以港股创新药ETF(159567)为例,当日收涨0.78%,成交额高达18.67亿元,近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超4.36亿元,显示市场对创新药长期价值的坚定看好。成分股中,“AI制药第一股”晶泰控股因斩获470亿港元全球订单单日暴涨23%,带动康方生物、信达生物等研发型药企跟涨,而君实生物等个股则因短期获利回吐出现调整。这种分化恰恰印证了创新药投资的核心逻辑——技术壁垒与商业化潜力决定企业估值,而ETF分散持仓的特性能够有效平滑个股波动风险。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跟踪的是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CNI),其成分股聚焦于港股市场中真正具备创新药研发能力的龙头企业,如信达生物(9.52%)、药明生物(9.47%)、百济神州(8.73%)等。该指数将于8月12日迎来重要调整,进一步剔除CXO企业,纯度提升后更贴合“硬核创新”的主线。从业绩看,指数年内涨幅已超100%,在全市场2400余只跟踪指数中排名第一,而ETF规模也从年初的3.78亿元飙升至48.53亿元,份额扩容超105倍,流动性充裕(日均成交近2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基金将于8月8日进行份额拆分(1拆2),单位净值降低后更利于中小投资者灵活参与。
从技术形态看,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自2024年四季度触底后,已形成明显的上升通道。近期指数突破2021年历史高点的65%分位,量能配合良好,MACD指标维持金叉,短期虽有震荡,但中长期趋势稳固。ETF本身亦呈现“高溢价+高换手”特征,8月5日单日涨幅达2.99%,融资余额持续创新高,显示杠杆资金对后市的乐观预期。需注意的是,板块波动率较高,近一年最大回撤达20.56%,投资者可通过定投或逢低分批布局平滑成本。
创新药板块的爆发绝非偶然,其背后是技术、政策与全球需求的三重共振:
1BD交易创纪录: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对外授权(License-out)金额达608亿美元,超2024年全年总量。晶泰科技的470亿港元订单、恒瑞医药与GSK的125亿美元合作等案例,印证了中国创新药的全球竞争力。
政策端持续松绑:医保局在集采中明确“反内卷”导向,新药首发价格设置5年稳定期,破除“上市即降价”困局;北京、深圳等地更出台全链条支持政策,从审评审批到AI赋能全面提速。
研发成果井喷: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创新药43款,同比增长59%,覆盖肿瘤、自免疾病等重大领域。康方生物的PD-1/VEGF双抗、信达生物的CAR-T疗法等突破性进展,为商业化放量奠定基础。
当前,中国创新药产业已从“仿创结合”迈入“全球引领”的2.0时代,工程师红利、临床资源与政策支持形成闭环,头部企业现金流改善后研发正循环已然形成。$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发起式联接C$(023930)跟踪高纯度创新药指数的工具的联接基金,既能规避个股研发风险,又能精准捕捉行业收益。短期看,WCLC、ESMO等国际学术会议将催化管线价值重估;中长期看,2030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而当下仅是长坡厚雪的起点。#国家免一年幼教费 惠及千万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