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市场里,要说最具“吸金”体质的资产,那非港股央企红利莫属。就拿永赢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及其联接基金$永赢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ETF联接C$(A类代码:023534/C类代码:023535)来说,它所跟踪的指数成分股平均股息率高达7%,平均市盈率却只有5倍。这就好比花5块钱投资,每年就能稳稳赚回7毛钱,这般“躺着赚钱”的高性价比,正吸引着越来越多资金蜂拥而至。

深入分析会发现,这种高性价比源于独特的“双护城河”结构。第一层护城河是行业属性,指数前三大权重行业金融、工业、能源均为国民经济的“刚需领域”:银行板块背靠国家信用,交运企业手握稳定现金流,通信运营商拥有特许经营权。这些“中字头”企业不仅抗周期能力强,更在政策支持下持续提升分红比例。第二层护城河是市场错配,港股投资者结构以机构为主,对传统行业估值相对保守,而A股投资者更偏好成长股,这种差异造就了港股央企的估值洼地。数据显示,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市净率仅0.54倍,意味着股价比账面净资产还便宜近一半。
从历史表现看,这类资产的“攻守兼备”特性尤为突出。2022年10月以来,港股进入相对强势周期,港股红利板块跑赢A股红利的趋势持续至今。更关键的是,在恒生指数三季度上涨11.56%的背景下,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虽经历5.73%的回调,但回调后估值性价比反而更高——当前税后股息率达4.99%,较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高出3.12个百分点,这种“安全垫”厚度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对于投资者而言,既可享受分红带来的现金流,又能等待估值修复的收益,形成“下跌有限、上涨可期”的不对称机会。
选择永赢港股通央企红利ETF(SZ159266)这类工具进行布局,还能规避直接投资个股的风险。该ETF通过股息率加权方式分散配置50只成分股,单一重仓股权重不超过10%,既避免了“黑天鹅”冲击,又保留了高股息特性。在当前利率下行、资产荒加剧的背景下,这种“稳稳的幸福”或许比追逐热点更值得普通人关注。#11月基金投资策略#
加自选关注:
$永赢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ETF联接A$(023534)
$永赢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ETF联接C$(02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