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AI神操作#2025年被称为AI技术爆发的“奇点年”,全球首个手机Agent(AutoGLM2.0)的发布标志着AI从通用大模型向垂直场景的深度渗透。其核心突破包括:
中国“天枢-5”芯片能效比达300TOPS/W,较传统GPU提升3倍,缓解算力瓶颈;英伟达恢复H20芯片对华供应,进一步推动技术落地。特斯拉Optimus Gen3抓取成功率达99.2%,工业机器人年产量突破百台级,技能跨越式升级。虹软科技AI视觉解决方案在智能汽车领域收入同比增长49.09%,泰凌微端侧AI芯片单季度营收突破千万级,证明技术已跨越“概念验证”阶段,进入规模化商用爆发期。
“人工智能+”行动明确将AI列为新质生产力核心,聚焦医疗、制造等场景优先发展。杭州每年设立2.5亿元算力券补贴企业,深圳计划到2027年攻克50项AI关键核心技术,北京打造具身智能国际策源地,通过开放政务、医疗、工业等场景,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据IDC预测,全球AI市场规模到2025年底将突破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中国作为AI应用主战场,科创板聚集了一批“硬科技”企业,代表中国AI产业最高水平:AI芯片算力和能效比国际领先,广泛应用于智能安防、云计算。科大讯飞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深厚,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教育、医疗、智能客服等多行业。
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基金紧密跟踪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精选3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覆盖AI产业链上中下游:
上游(45%权重):半导体材料、芯片设计(如中芯国际、寒武纪),瞄准国产替代最迫切、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
中游(28%权重):AI算力基础设施(如服务器、云计算),受益于大模型训练带来的算力需求爆发。
下游(27%权重):智能安防、医疗AI等应用场景,商业化落地速度最快,直接兑现为企业利润。
半导体权重显著高于创业板AI指数(51% vs 7%),在当前芯片国产化加速背景下,更具爆发力。前十大成分股权重超60%,均为细分领域龙头(如寒武纪9.89%、金山办公9.36%),集中布局高成长性资产。
基金经理李庆阳拥有15年科技行业投研经验,管理的博时科创板芯片ETF任期回报73.03%(同类前5%),体现对科技赛道精准把握能力。博时基金是国内最早布局科创赛道的基金公司之一。其ETF产品流动性优势明显。
科创板聚集了一批打破海外垄断、重塑全球产业链的“硬科技”企业。投资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基金,本质是持有一张“中国科技崛起的入场券”,既能分享AI产业发展的红利,又能以投资者身份参与这场伟大的科技革命。对于普通投资者,尤其是收入不稳定的年轻人,定投是参与科创AI的最佳方式。@博时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