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AI神操作#在算力革命、国产替代加速与政策强力支撑的驱动下,科创板AI布局已进入黄金窗口期。数据显示,科创AI指数(950180)近半年涨幅高达91.92%,远超同期上证指数、沪深300和创业板指,且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AI产业趋势与政策环境:下半年核心主线的合理性
AI产业正处于从”技术探索”向”规模化落地”转型的关键阶段,多项技术突破正加速这一进程。华为光子AI芯片的商业化元年标志着中国在AI硬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年上半年,全球AI投资总额已超1.2万亿美元,中国AI芯片在全球数据中心市场份额已达19%,较2021年增长270%。这些数据表明,AI产业正从概念炒作转向实际应用落地,下半年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
二、科创AI指数特性与成分股结构
科创AI指数(950180)具有鲜明的产业聚焦特性,从科创板市场中选取30只市值较大且业务涉及人工智能基础资源、技术以及应用支持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科创板市场代表性人工智能产业公司的整体表现。该指数以2022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1000点为基点,采用调整市值加权方式,单个样本权重不超过10%,每季度调整一次样本,保持指数的动态适应性。
行业分布上,科创AI指数呈现”硬件为主、软件为辅、应用为补”的特征。截至2025年7月24日,指数中半导体行业占比高达50.1%(申万二级),其中数字芯片设计公司权重达到49.03%,IT服务和横向通用软件权重占比约30%,可选消费与工业应用合计约10%。这种行业分布反映了指数对AI硬件层的战略倾斜,与国家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导向高度一致。相比之下,科创板50指数半导体权重约40%,而科创AI指数半导体权重更高,更精准聚焦AI产业链核心环节。
成分股市值分布凸显”龙头稳+中小弹”的结构。科创AI指数平均市值约182亿元,1000亿以上龙头仅占19%,100亿以下中小市值企业占40%,形成市值分布的中间梯队。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合计67%-68.5%,集中度高于科创50指数(前五大权重39.1%),但低于专精特新指数。这种结构既保证了指数的稳定性,又保留了成长弹性。
2025年6月,科创AI指数完成半年度成分股系统性调整,调入7只AI安全、智能办公、遥感分析等高增长场景的企业,平均AI业务收入占比达68%,剔除7家AI直接创收占比低于42%的企业。此次调整体现了”去硬件化、强应用化”的产业趋势,逐步剥离技术集成型企业,转而纳入具备系统级AI部署能力的场景化服务商。
三、投资时机与未来展望
当前正处于AI投资的黄金窗口期,但需把握节奏。从技术周期看,AI产业正经历从”模型竞赛”向”场景落地”的关键转折,大模型技术逐步成熟,多模态、长逻辑推理能力突破,推动AI从”单点工具”升级为”全流程替代”的智能体。从政策周期看,《AI+2030行动计划》已落地,1.2万亿元专项资金开始发挥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从市场周期看,科创AI指数ETF规模已从年初的2.35亿元增长至77.34亿元,资金净流入加速,反映市场对AI主线的认可度提升。
未来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一是2025年下半年算力升级潮,英伟达H20芯片恢复供应、华为CloudMatrix超级节点投产,将带动算力层估值修复;二是2026年Agent应用爆发,多模态AI在医疗、法律等高价值场景商业化落地,有望打开万亿市场空间;三是全球AI治理红利,中国主导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推动伦理标准统一,降低政策不确定性风险。
在具体投资工具选择上,科创AIETF(588790)和联接基金是普通投资者参与这一革命的便捷途径。该产品规模已达77.34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流动性较好,近一周日均成交11.23亿元,排名可比基金第一。同时,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费率在可比基金中处于较低水平,跟踪精度高(近2月跟踪误差为0.011%),适合长期持有。
总结来看,科创AI投资机会显著,但需理性把握。投资者应关注技术突破、政策落地和商业化进展三个维度,通过多元化配置分散风险,合理控制仓位比例,把握AI产业从技术革命到产业落地的结构性机遇。在AI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当下,科创AI指数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历史性技术革命的优质载体,值得长期关注。@博时基金
$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A(OTCFUND|023520)$
$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