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AI神操作# $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A$
$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C$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科技赛道的老基民,最近盯着科创板AI板块真是越看越兴奋——这波从算力基建到应用落地的AI革命,可不是炒概念,而是实打实能改变产业格局的大浪潮。八月以来各种催化剂砸下来,我越琢磨越觉得这可能是下半年最值得押注的主线之一,尤其是科创板AI指数相关的标的,简直像提前埋伏了一座金矿。
先说说政策这把火,国产替代的速度简直超乎想象。以前总担心芯片被卡脖子,现在寒武纪这些国产龙头订单多到接不过来,连中国移动这种巨头建的智算中心国产化率都冲到90%以上,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技术底子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了。政策明确扶持的方向,资金和资源必然疯狂涌入,就像当年新能源车补贴催生万亿产业链一样,这次AI算力的国产化替代很可能会复制那种爆发路径。更别说“科八条”这种国家级政策给新技术开绿灯,科创板那些专精特新的AI企业简直像坐上了火箭助推器。
再来看市场需求,大模型大战直接把算力需求炸出了新高度。听说DeepSeek R2马上要发布,性能要对标GPT-5,用户量已经破1.1亿了,这什么概念?相当于每十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在用他们的产品。更夸张的是字节跳动的豆包每天要烧掉16.4万亿个Tokens,同比暴涨137倍,服务器都扛不住频繁宕机,这种暴力增长的需求逼着整个行业疯狂扩容算力。我记得去年还有人说AI应用落地遥遥无期,现在看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当千万级用户每天真金白银地消耗算力时,背后的硬件和软件供应商躺着都能赚钱。
技术生态的突破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意味着什么?我们不再需要为用国外芯片交高额智商税了!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再到应用层的全链路打通,直接把推理成本砍到海外的60%,这种降维打击对海外厂商来说简直是噩梦。更关键的是,这种技术突破不是单点开花,而是整个科创板AI产业链的集体升级,半导体、软件、硬件、云服务企业全都绑在同一辆战车上,协同效应比单个公司单打独斗强太多了。
站在投资角度看,科创板AI指数简直是为这波浪潮量身定制的。全链条布局意味着不会错过任何一个细分领域的爆发机会,高纯度的科创属性保证了成分股都是真刀真枪搞研发的企业,而国家战略的强力支撑更是给整个板块上了双重保险。虽然现在市场上关于AI泡沫的争论不少,但看看中国移动智算中心的订单、字节跳动的Token消耗量这些硬核数据,就会发现这轮AI革命绝不是空中楼阁。作为投资者,我觉得现在就像是2019年押注新能源车的早期阶段——技术突破刚开始商业化,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需求即将井喷,这个时候提前布局科创板AI核心资产,很可能就是抓住了下一次产业变革的门票。当然,投资永远要敬畏市场,但至少从目前所有信号来看,这波AI行情的潜力绝对值得重仓期待。
我为什么看好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C一一一
一、从行业赛道说起一一
首先得聊聊这基金聚焦的人工智能赛道。现在AI有多火不用我多说吧,不管是刷到的新闻,还是身边的事儿,都能感觉到人工智能在爆发。这基金跟踪的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覆盖的是芯片、算法、机器人这些AI产业链核心环节,全是当下最前沿、最有潜力的领域。国家也很重视,“十四五”AI发展规划这些政策推着往前走,技术端像具身智能、自主换电这些突破,应用端工业机器人渗透提升,黄仁勋说的产业领袖看好AI和机器人融合,都是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而且指数成分股聚焦高成长性科创企业,近一年涨幅112.31%,弹性特别足,就像坐过山车,虽然刺激但潜力大,这赛道要是爆发,基金跟着喝汤吃肉。
二、基金本身的特点一一
这基金是被动指数型,通过投资目标ETF跟踪指数,运作机制上用不低于90%仓位投目标ETF,复制法控制跟踪误差,适合当AI产业Beta工具。虽然成立时间短,才几个月,但新基金也有新基金的好处,船小好调头,只要AI赛道继续火,它能紧跟节奏。规模现在5.86亿,处于成长期,后续要是行业爆发,规模起来也有想象空间。不过也得注意,成立时间短,极端市场下运作稳定性得观察,但从目前阶段涨幅看,近1周、1月、3月表现都比同类平均好,近1周涨6.25%,同类平均才2.99%;近1月17.50%对7.05% ,说明它在当下市场里是能抓住机会的。
三、指数与估值情况一一
指数动态市盈率219.27,历史百分位99.39%,看着挺高,这确实得警惕估值回归风险。但换个角度想,高估值也说明市场对这个赛道预期高啊,大家都觉得未来能涨,才把估值推这么高。而且成分股是研发投入高但盈利兑现周期长的企业,只要技术路线不变,或者商业化不出现大问题,高估值说不定能维持甚至继续涨。就像当初新能源车刚起来的时候,估值也不低,但后来行业爆发,很多股票都翻倍涨,所以得辩证看。现在指数市净率9.66处历史90.3%分位,动态市盈率远超科创板块均值,风险是有,但机会也在,就看AI行业能不能持续爆发,把高估值消化成业绩。
四、基金经理与公司一一
基金经理李庆阳,有15年系统运维及指数基金管理经验,目前管理的基金业绩还不错,像博时中证全指通信设备指数发起式A,近1年收益90.01% 。他管理的基金规模59.97亿,年化回报36.45% ,经验值、收益率这些指标看着都不错!再看博时基金公司,1998年成立的老牌公司,管理规模超万亿,有1.6亿客户,740只管理基金、106位基金经理,专业度和实力摆在那。大公司风控、投研这些体系更完善,能给这只基金提供支持。虽然这只基金是新的,但背靠大树好乘凉,基金经理也有一定经验,心里多少能踏实点。
五、市场情绪与趋势一一
从市场情绪看,AI现在是热门中的热门,不管是资本市场还是实业,都在往AI里砸钱。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应用拓展,每一个点都能点燃市场热情。这基金成立来涨了7.92%,同类平均10.76% ,虽然成立时间短,但最近表现很猛,近1月、3月跑赢同类。而且最大回撤20.58% ,虽然看着不小,但在AI这种高弹性赛道里,也算正常,毕竟要追求高收益,就得承受一定波动。现在阶段涨幅里,近1周、1月、3月都是优秀评级,说明市场认可它在AI行情里的表现。只要AI的热度不降温,政策继续支持,技术不断突破,这基金大概率能跟着吃肉。
六、风险与机会的权衡一一
得承认,这基金有风险,技术迭代风险,AI发展太快,要是突然出现更厉害的技术,把现在的路线颠覆了,那成分股就危险;还有估值回归风险,高估值要是撑不住,下跌也难受。但机会同样大,政策端有规划,技术端在突破,应用端在拓展,工业机器人、AI渗透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需求。而且这基金是指数基金,分散了个股风险,只要整个AI赛道好,它就差不了。现在市场里,找一个能精准跟踪AI科创板块的基金不容易,这只基金就提供了这样的工具,对于想布局AI但又不想选股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七、长期布局的价值一一
从长期看,AI肯定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就像过去的互联网、现在的新能源。现在布局AI相关基金,就是赌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行业发展。这基金聚焦科创板人工智能,科创板本身就是为科创企业服务的,里面的企业创新力强,成长空间大。虽然现在基金成立时间短,但可以把它当成长期布局的一个工具,只要AI行业趋势不变,拿着它就能分享行业增长的红利。当然,得做好长期波动的准备,不可能一直涨,但从历史经验看,新兴行业的指数基金,只要行业能起来,长期收益都很可观。
八、和同类基金的对比一一
同类AI ETF,这只基金成立时间短,但最近表现很突出。比如近1月涨幅17.50%,同类平均7.05% ,说明它在把握AI行情上很敏锐。而且它是联接C,申购费率0.00% ,持有≥7天卖出费率0,交易成本低,适合短期波段操作,也适合长期持有。运作机制上,用复制法控制跟踪误差,适合当AI产业Beta工具,对于想获取AI行业平均收益的人来说,很合适。虽然成立时间短是劣势,但也意味着它没有历史包袱,能更灵活地适应现在的AI行情。
九、个人的投资逻辑一一
我自己投资,就喜欢找有潜力的赛道,然后选一个靠谱的工具。AI赛道我研究很久了,认定它未来会爆发,所以想布局。这基金聚焦科创板AI,指数弹性大,虽然有估值风险,但高风险高收益。基金公司是老牌,经理有经验,最近表现也好,交易成本低。我愿意承担一定风险,去博取AI赛道的高收益,所以看好这只基金。就算短期有波动,只要AI的长期逻辑在,我就拿着,等行业爆发,收获红利。
十、总结一下一一
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C,虽然有成立时间短、估值高这些风险,但它赛道好,AI是未来大方向;基金本身机制适合跟踪AI产业;最近表现优秀,跑赢同类;基金经理和公司有实力;交易成本低。在风险和机会的权衡里,机会大于风险,所以我看好它,打算长期布局,陪着它和AI赛道一起成长,就算中间有波动,也相信AI的未来能带来丰厚回报。当然,投资有风险,大家得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但就我个人而言,愿意为这个充满潜力的AI基金买单,赌一把未来的科技红利。
@博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