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行情主线是哪个?#
2025年下半年,人工智能产业正经历从“技术验证”到“价值创造”的关键转折。$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C$ (023521)凭借对国产算力链与应用端的精准布局,在AI商业化加速落地的浪潮中凸显出独特的投资价值。
一、应用场景爆发式扩容,国产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车间
随着大模型性能提升与推理成本下降,AI应用正从互联网领域向千行百业渗透。根据海通国际研报,2025年将是AI应用落地开花之年,广告、游戏、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商业化进程显著提速 。博时基金持仓中20%的AI应用标的,正深度参与这场变革:
1. 智能汽车智能化革命: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量产与小鹏X9城市NGP的上线,推动智驾芯片需求激增。基金覆盖的芯原股份,其自动驾驶平台芯片已进入比亚迪供应链,支撑L2+级辅助驾驶系统量产,2025年Q2营收同比增长135% 。这种技术落地使得智能汽车成为AI应用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预计全年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
2. 工业智能化升级:在“中国制造2025”政策推动下,AI质检、预测性维护等应用渗透率快速提升。基金持仓的天准科技,其视觉检测系统在宁德时代电池生产线实现99.99%缺陷识别率,支撑客户良品率提升2.3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280% 。这种效率提升正在重塑制造业的成本结构。
3. 医疗与金融领域的范式变革:国产大模型在医疗影像分析、金融风控等场景实现突破。基金覆盖的联影医疗,其AI辅助诊断系统通过NMPA认证,在肺癌筛查中灵敏度超越传统方法,支撑三甲医院诊断效率提升40% 。金融领域,恒生电子的智能风控系统,通过多模态大模型实时分析交易数据,将欺诈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98%,显著降低银行坏账率 。
二、政策催化与商业模式创新,打开应用端增长空间
政策层面,“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动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上海、深圳等地出台的专项政策,对AI应用示范项目给予最高5000万元补贴,直接刺激了企业采购需求 。这种政策红利与技术进步的共振,催生了三大商业模式创新:
1. AI即服务(AIaaS):金山办公推出的WPS AI助手,通过订阅制模式将大模型能力嵌入办公场景,用户付费率超30%,推动公司SaaS收入同比增长120% 。这种轻资产模式的普及,使得博时基金持仓的AI算法标的(如科大讯飞、商汤科技)获得持续现金流。
2. 数据要素市场化:上海数据交易所AGI训练数据专区的上线,打通了数据流通壁垒。基金覆盖的海天瑞声,其多语言训练数据集被百度文心大模型采用,单月数据交易规模突破亿元,支撑公司毛利率提升至65% 。这种数据资产化趋势,正在重构AI产业链的价值分配。
3. 边缘智能崛起:随着5G网络覆盖完善,边缘推理需求爆发。基金持仓的乐鑫科技,其ESP32系列芯片成为智能家居设备标配,支撑小米、海尔等企业实现设备智能化改造,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突破10亿颗 。这种分布式算力布局,使得AI应用的响应速度提升10倍以上。
三、基金投资价值解析:场景化布局下的长期增长逻辑
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联接C的独特优势,在于其对应用场景的前瞻性覆盖。通过紧密跟踪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基金不仅纳入智能汽车、工业互联网等显性增长赛道,更前瞻性布局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 。例如,基金持仓的奥比中光,其3D视觉传感器已应用于优必选Walker机器人,支撑其在物流仓储场景的商业化落地,2025年Q2订单量环比增长300% 。
从估值角度看,当前指数成分股中应用端标的平均PE为85倍,显著低于全球可比公司(如英伟达120倍、特斯拉95倍),存在明显的估值洼地 。随着国产AI技术商业化进程加速,这些标的的业绩弹性将逐步释放。博时基金通过动态优化机制,适时调整持仓结构,在2025年二季度增持智能汽车标的、减持短期波动较大的训练芯片企业,成功捕捉了应用端行情启动的先机 。
在AI应用落地的黄金窗口期,$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C$ 正以场景化投资逻辑为指引,为投资者搭建起通往AI商业价值的桥梁。这种将技术突破与产业需求深度耦合的投资策略,使其在下半年的市场竞争中具备独特的护城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