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今天震荡走高,大消费板块迎来久违大爆发,白酒指数大涨超5%。
大盘继续朝4000点上方稳步推进,市场还在慢牛行情中,没必要太担心。
老司基注意到,上半年火遍港股和A股的创新药板块,又要出新指数啦。
11月7日,中证指数公司全新发布了两大重磅指数:中证科创创业创新药指数(932545)和中证科创创业医疗器械指数(932553),双创板块医药投资工具箱迎来关键补强。
两大新指数,可谓双创医药双子星,都是20厘米,进攻锐度港港滴。
Wind数据显示,剔除无基金跟踪的微盘股指数后,今年最牛的宽基指数为科创创业50指数,截至今天(11月10日)的年内涨幅高达60.73%。强强联合就是厉害,双创50明显强于同期创业板50和科创50的表现。
2025年以来A股宽基指数涨幅前10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11.10
截至11月7日,有13只创新药指数基金的年内涨幅超50%。其中,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520700)和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513120)涨幅均超过80%,位列涨幅榜冠亚军。不过,这十余只都是聚焦港股创新药的产品。
未来,创新药+双创,buff叠满的两大指数又将爆发何种威力呢?
创新药板块:站在政策与产业周期的双重拐点
当前布局创新药板块的核心逻辑,建立在三大确定性支柱之上:
首先,政策环境从"规范"转向"激励"。2025年以来,创新药领域政策持续加码。国家医保局在11月初刚结束的医保谈判中,明确释放"医保支持创新药"信号,而上海、北京、深圳等多地相继出台专项措施,从研发补贴、临床加速到商业化配套,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地方政府将创新药视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度前所未有。
其次,产业周期进入"成果兑现期"。我国创新药管线、临床试验项目数量均位居世界前列,产业已进入研发成果密集兑现阶段。2025年创新药主题基金的亮眼表现,正是这一趋势的资本市场映射。与早期主题炒作不同,当前投资逻辑更聚焦于有明确管线价值、接近商业化或已产生现金流的龙头企业。
还有,估值性价比与资金配置需求共振。经历前期调整,板块估值已处于历史中枢下方。同时,在宏观经济转型背景下,资金对科技成长类资产的配置需求持续增强。创新药兼具科技属性与刚需特征,成为"攻守兼备"的配置优选。
创新药“双子星”有何优势?
与已有医药及创新药指数相比,新发布的两大指数展现出明显优势。比如,更纯正的创新属性。两只新指数通过研发投入占比、创新药收入占比、专利数量等关键指标筛选样本股,确保成份股具备纯正的创新基因。
还有,覆盖全产业链+聚焦双创板块。两大指数专门从科创板和创业板中选取样本,这些市场板块本就是为创新型企业设立,更符合创新药企业的特征。
两大创新药指数行业权重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11.07
老司基认为,与市场上已有的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等相比,新指数呈现出四大差异化优势:
优势一:科技纯度更高,规避"伪创新"
传统医药指数往往包含大量化学制药、中药甚至医药流通企业,创新属性不足。新指数通过限定科创板+创业板,天然过滤掉依赖仿制药利润的传统药企。数据显示,科创板创新药企业研发投入营收占比普遍超过30%,远高于行业平均的5%-8%,指数科技"含新量"显著领先。
优势二:成长弹性更强,贴合产业爆发曲线
科创板和创业板企业多处于生命周期早期,市值弹性更大。以纳入创新药指数的百济神州、百利天恒为例,其管线价值尚未完全体现在当期利润中,但未来3-5年存在多款重磅产品上市预期。传统指数因包含大量成熟药企,增长曲线平滑,难以充分捕捉创新药"从0到1"的爆发性收益。
优势三:工具属性更优,填补ETF市场空白
此前市场缺乏专注于双创板块医药工具型产品。新指数发布后,挂钩的ETF基金将提供一键配置中国顶级创新药资产的解决方案,大幅降低个人投资者筛选个股的专业门槛。对机构投资者而言,这也提供了更纯粹的beta工具,便于进行行业轮动和主题投资策略实施。
优势四:政策敏感度更强,享受制度红利
科创板和创业板作为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在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方面享有更灵活的政策。新指数成分股能更快响应产业整合需求,通过并购补齐管线或加速商业化。
以下为创新药双子星指数与同类主流医药指数2025年以来、近1年涨跌幅对比情况,科创创业创新药指数涨幅均领先同类指数,区间涨幅分别达到39.66%和24.82%。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11.10
对于我们而言,新指数不仅丰富了投资标的选择,更提供了捕捉创新药产业成长红利的精准工具。未来相关指数产品的推出或将进一步激活板块流动性,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资本活力。
#A股重心继续抬升!4100点指日可待?#
#大消费板块逆市拉升!行情能否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