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质生产力# 笔者1976年参加工作,一直到2015年退休,近40年的职业生涯,从第一份工作半导体制造,到钟表、照相机快门、计算机行业,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跨了很多行业,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行业都是属于高端制造业。这些行业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1、利润高。举个例子,我记得很清楚,80年代我们工厂才4000多万产值的时候,竟然上交了3000多万利润。一块售价120元的手表,成本最低的时候才十几元。这样的利润空间哪个不眼红。
2、技术含量高。如此高的利润,没有高的技术壁垒,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举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早年的机械手表里的钻,其实就是人造红宝石(三氧化二铝),莫氏硬度高达9,仅次于钻石,要在那么小的钻上打一个符合要求的孔,当时最早采用补碗的方法,好几天才打一个孔,当时瑞士采用的是激光打孔,一秒钟能打十几颗,生产效率上万倍提高,但这种技术当年对中国是封锁的,结果我们埋头苦干研发了好多年,终于攻克了难关。生产率大大提高,为此还获得了国家发明奖。
当然现在的高端制造和当年不能同日而语,但利润高,技术含量高这样的双高依然是高端制造的特点。从需求端来看,超过3亿的中产阶级,收入不断提高,形成了汽车、电子、航空、轨交等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且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不足70%,成长空间巨大。从供给端来看,中国拥有全球最优质的高端制造供给,中国每年高校毕业近300万工科类毕业生,人数在全球,式中国高端制造发展的源动力,而且国家高度重视高端制造的发展,以中科院为代表的科研体系,数十年的研发投入式中国高端制造的坚强后盾。记得当年我们单位使得生产效率提高万倍的激光打孔技术的突破,就是在中科院下属的激光所的参与下完成的。
中国高端制造这些年一步步突破,也正是国家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底气所在。 为啥要提这个?因为传统制造业的老路走不通了,低效、低收入,大家干得累,收入却跟不上预期,不升级转型,饭碗都端不稳。 好在,希望已经冒头了。大疆的植保无人机已在北方小麦种植区大规模应用,深圳低空经济也在陆陆续续试点中,人形机器人不再是科幻,商业化逻辑越来越强,创新药BD交易有突破,新能源车更是满大街跑还卖到了全世界…… 这些实实在在的新兴产业,正在经历从0到1的蜕变, 而这个过程,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是获取超额收益的黄金窗口期。不过,大家也要意识到,一个新兴产业在刚刚起步时,最容易鱼龙混杂,各种“牛鬼蛇神”都出来蹭概念、浑水摸鱼。大家那点血汗钱,稍不留神就可能打了水漂。 所以啊,我个人觉得,想搭上这趟“新质生产力”的快车,借道相关的主题基金,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可能是个更稳妥的选择。

那有没有值得一看的基金呢?当然有!我最近就在重点关注一只新发的基金——前海开源研究优选混合(A:023457;C:023458),这只基金由前海开源基金刚募集不久, 它瞄准的方向,几乎把“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柱一网打尽了: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国产大飞机、新能源、电力设备…… 这布局,非常符合时代发展!
选主动基金,说白了就是选基金经理。这只基金的掌舵人是崔宸龙博士。 他的背景很有意思,是美国西北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联合培养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的是碳材料(像石墨烯、碳纳米管这些前沿技术)、纳米材料,应用涉及电化学、锂电池、催化、涂层等。相比于纯金融背景出身的基金经理,崔博士这种深厚的产业背景,在投资研究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他能更快地看穿上市公司讲的故事,哪些是真金白银的技术,哪些是空中楼阁的概念,真正做到“快人一步”识别真伪。

从投资理念看,崔博士在采访中多次强调,他选股不看市值大小,只看有没有真投资价值。 他重点盯的是:企业技术是不是真领先?未来能不能持续领先?行业壁垒高不高?未来的竞争格局会怎么变?谁才是真正引领行业和技术发展的龙头?公司的治理结构好不好? 这种聚焦“硬核”价值的思路,很符合我自己对新兴产业是投资理念。他接手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基金后的操作也印证了这点,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显著提高。他的解释很实在:喜欢把资源集中到更确定、空间更大的机会上。效果如何?在他管理期间,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基金的基金净值累计涨了193.58%! 彻底告别了之前净值长期“趴窝”的命运。

更难得的是,一位优秀的主动基金经理,不能固步自封。A股这20年,热点轮动跟走马灯似的,三五年就来一次大洗牌,从互联网到白酒家电,再到医药半导体。 崔博士也在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圈,从最初深耕的新能源,逐步涉猎到半导体、电力设备、公用事业等多个领域。这种持续学习、拓展视野的能力,也是我看好他和这只新基金的重要原因。毕竟,“新质生产力”涵盖的领域太广,需要基金经理有足够宽的视野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说到底,投资高端制造,就是投资中国产业的未来。这条路有挑战,有“卡脖子”的难关要闯, 也有转型带来的阵痛, 但更有3亿中产崛起带来的巨大市场、 全球最庞大的工程师红利、 以及国家坚定不移的支持。 前海开源研究优选混合这只基金,由懂技术、有实绩、能拓展的崔宸龙博士掌舵,聚焦“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赛道,确实提供了一个借道布局的选项。毕竟,好的投资机会,讲究的是“看得懂、进得去、拿得住”。对于想分享中国高端制造崛起红利,又不想自己赤膊上阵面对市场风浪的普通投资者来说,这或许值得你多看一眼。新基刚发,与其犹豫观望,不如先加个自选,抽空认真研究一下,未来的你,说不定会感谢今天这个决定。最后,记得给我点个赞欧!$前海开源研究优选混合C$ $前海开源研究优选混合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