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VS指数 你看好谁?# 在投资圈,指数基金与主动基金的争论常年不休。今年创新药、机器人等领域的主动基金冒出翻倍行情,不少新人又开始心动,觉得“抓住风口就能躺赢”,甚至调侃“巴菲特也不过如此”。但不妨回头看看2020、2021年的白酒、新能源主动基金——当年有多风光,后来就有多狼狈。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巴菲特从不荐股,也不预测市场,却唯独多次公开建议普通投资者买指数基金。这背后,是指数基金实实在在的优势,结合我的亲身体会,至少有四点:
1. 省心到“躺平”都行
普通人哪有精力天天研究个股财报、追热点?指数基金直接打包一篮子优质公司,比如沪深300涵盖A股最大的300家企业,基金经理只需老老实实跟踪指数,选股的事根本不用你操心。你要做的,不过是在市场整体估值低时(看个PE、PB就行,比分析个股简单太多)多买些,估值高时少买些,省时又省力。
2. 风险分散,不怕“黑天鹅”
买个股最怕踩雷,一旦公司造假、退市,可能血本无归。但指数基金一买就是几十上百家公司(比如北证50有50家),所有成分股同时出问题的概率几乎为零。单只股票暴雷对整体影响很小,这种安全感是实打实的。
3. 低成本才是长期朋友
主动基金的管理费、申购赎回费加起来不低,长期会吃掉一大块利润。指数基金费率普遍低很多,尤其是C类,像前海开源北证50C类,申购费0,持有7天以上赎回费也0,长期省下来的钱,复利效应下会很可观。
4. 长期胜率更高
别被短期翻倍迷惑。大量数据(包括中美市场)显示,拉长时间看(比如5年以上),绝大多数主动基金跑不赢对应指数。牛市里指数基金满仓运作,往往更猛。巴菲特的十年赌局(标普500指数vs对冲基金),就是指数基金完胜。
有人说A股散户多、波动大,主动基金在震荡市更能发挥优势。这话有道理,但问题是:你怎么保证选到的是那少数能长期跑赢的主动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基金经理可能离职、风格可能漂移,你又怎么判断市场阶段?要是这些都能判断对80%,直接炒股不更香?
对多数普通投资者,尤其是新手,指数基金的简单、透明、低成本、分散风险,是更务实的选择。
我最近重点投北证50指数,选了前海开源北证50(A:023441,C:023442),理由很实在:
一是北证50本身“硬核”。它选的是北交所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50家龙头,62%是“专精特新”企业,比科创50还高。这些公司扎堆新能源电池、光伏、AI算力等“新质生产力”赛道,前十大重仓股如锦波生物、贝特瑞,都是领域里的实力派,科技浓度拉满。
二是爆发力惊人。成分股平均市值才57亿,小微盘风格,风口来了涨得特别猛。从2022年4月基日算起,年化涨幅近11%;2024年9月反弹以来涨超146%,远超其他主流指数。北交所30%的涨跌幅限制,放大了机会(当然也有风险),但通过基金分散持有50只,比单押个股稳多了。
三是政策红利和流动性改善。北交所是国家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支持力度只会加大。马上要推出的“北证专精特新指数”(6月30日上线),就是上层在提升这些“小巨人”的关注度。流动性方面,2025年以来北证50日均成交额达280亿元,买卖顺畅多了,不再是以前“想卖卖不掉”的局面。
至于选前海开源这只,核心看三点:
成本低:C类0申购费,持有7天以上0赎回费,年管理费+托管费才0.6%,比同类低20%-30%;
经理靠谱:黄玥有22年从业经验,管指数基金多年,跟踪误差控制得好(我踩过某只沪深300指数基金跑不赢基准的坑,所以特别在意这点);
超额收益亮眼:截至二季度,A类累计收益12.73%,远超同期北证50指数(2.88%)和同类平均(6.60%),超额收益9.85%,规模才0.33亿,“船小好调头”。
投资没有绝对正确,只有适合与否。主动基金有其价值,但对我这样的普通人,追求控制风险、省心、低成本,同时分享中国科技创新红利,北证50指数结合前海开源这只基金,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我不贪一夜暴富,只信国运,信“小巨人”的潜力,信指数化投资和低成本复利的力量。风口上的主动基金再诱人,也别忘了摔下来的教训。北证50这条路,波动可能大,但方向我认了,结果交给时间。
@前海开源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