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50投资机遇解读# #特朗普“对等关税”细节出炉# #金价再创新高!新周期或刚刚启动# #清明踏青聊市场# 经历多轮的3000点“保卫战”后,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让自己的资金也能分享到经济转型的红利。直到去年九月,“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首次被提出,我才意识到科技创新和战略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政策的新风口。最近整理资料时发现,光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科技”被提了28次,“创新”更是出现40次,这种政策浓度简直前所未有。这让我开始认真研究起创业板50指数,因为听说这里面藏着不少新质生产力的“种子选手”。
记得年初看新闻说,创业板定位“三创四新”,专门扶持那些靠创新、创意、创造吃饭的企业,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新技术新模式。我特意查了创业板50的成分股,发现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超66%,都是动力电池、医疗器械、光模块这些听起来就很高科技的领域。特别是看到宁德时代、迈瑞医疗这些熟悉的名字时,突然有种“原来新质生产力就在身边”的实感。有分析师朋友跟我说,这个指数剔除了农林牧渔这类传统行业,专注新能源、医药、通信等核心赛道,科技浓度确实比别的指数高。
最近市场起起落落,但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站上荣枯线,说明经济真的在回暖。我注意到创业板50的估值现在才30倍左右,比过去十年83%的时间都便宜,但成分股的ROE却能达到17%,营收增速也比主流指数快。这种“打折买成长”的机会,让我想起2019年科技股爆发前的情景。更让人安心的是,听说今年光是ETF就净流入好几百亿,连央行都创设了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感觉这次政策是动真格了。
不过我也没盲目跟风,仔细对比了各家研报。中信建投说现在宏观政策“财政货币双管齐下”,海外流动性宽松对成长股是大利好。华安基金的数据显示,这个指数自2019年以来涨了89.8%,每次行情起来都比创业板指更有弹性。最打动我的是他们剔除波动大的小盘股,专注龙头企业的策略——像阳光电源这种全球逆变器龙头,在行业洗牌期反而能扩大市场份额。
站在当下这个时点,我总觉得新旧动能转换就像开车换挡,难免有顿挫感。但看看北京、深圳这些地方都在出台并购重组政策,支持创业板公司整合产业链,再加上新“国九条”要给ETF开快速审批通道,感觉资本市场正在形成支撑创新的完整生态。虽然最近市场从炒政策转向看业绩,但创业板50成分股里那些营收百亿级的公司,基本面改善的确定性反而更高。
当然,投资没有稳赚不赔的。不过当我翻到国泰基金的定期报告,发现他们早在去年三季度就预判到四季度基本面触底回升,这种前瞻性让我多了几分信任。现在把闲钱分批投入国泰创业板50ETF联接基金(A:029371,C:029372),就像在春天的田野播下种子,或许要经历几场倒春寒,但等到新质生产力的麦浪翻滚时,现在的耐心都会变成金黄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