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50投资机遇解读##高盛:中国股市正迎“史上最强开局”##美股波动加剧,你准备怎么投?##指数节选优基#
在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之际,新质生产力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照亮了中国经济前行的道路。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28次提及“科技”、40次聚焦“创新”,政策浓度创历史新高。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具身智能、6G等前沿领域被重点点名,折中国经济向高质量转型的坚定方向。在此背景下,创业板50指数凭借其聚焦新兴产业、高成长属性的特质,成为承接政策红利的核心资产池。
创业板自2009年成立以来,始终是创新型企业的融资主阵地,而创业板50指数则进一步精选流动性优、市值规模大的50只龙头股,覆盖电力设备(新能源)、医药生物、通信、电子等战略新兴领域,高度契合“三创四新”(创新、创造、创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政策导向。这些行业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更是驱动经济结构转型的核心引擎。
当前创业板50指数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截至2024年底,其PE-TTM为30.75倍,位于近十年17%分位点,安全边际显著。与此同时,成分股的盈利能力却保持强劲,2023年净资产收益率(ROE)达17%,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均优于主流宽基指数。这种“低估值+高成长”的组合,为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配置机遇。
从历史表现看,创业板50指数展现出极强的市场弹性。2019年至2024年累计涨幅达114.97%,远超同期创业板指(71.26%)和沪深300(30.70%)。尤其在科技行情主导的上涨周期中,其高Beta特性更易捕捉超额收益。例如,2024年“924”政策组合拳后,指数反弹44%,领跑市场。尽管短期波动可能加剧,但长期来看,政策红利与企业盈利增长的共振,有望推动指数进入新一轮上升通道。
创业板50指数的行业分布映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层逻辑。以电力设备(权重39%)为核心的新能源板块,受益于全球能源革命与国内“双碳”目标;医药生物(权重约20%)则受老龄化与创新药政策驱动,CXO(医药研发外包)和疫苗企业持续高景气;电子、通信等领域则与AI、6G等前沿技术紧密联动。
值得关注的是,指数编制机制具备“吐故纳新”的特点,定期剔除不符合科技成长属性的行业(如农林牧渔),确保成分股始终代表最前沿的产业趋势。这种动态优化能力,使指数能够持续吸纳如AI芯片、商业航天等新兴赛道龙头,维持生命力。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直接配置一篮子创业板龙头股门槛较高,而指数基金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国泰创业板50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A类:023371,C类:023372)紧密跟踪创业板50指数,管理费0.15%/年、托管费0.05%/年,为同类产品最低费率,持有满7天免赎回费,显著降低交易成本。 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朱碧莹拥有丰富的宽基指数管理经验,曾参与首批科创板ETF等战略产品设计,其团队对科技成长板块的深度研究,为基金运作提供坚实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原定募集截止日为3月14日,但因市场认购热情高涨,提前至3月11日结束,侧面印证资金对创业板核心资产的认可。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政策、技术、资本的多重合力,为新质生产力的爆发奠定基础。创业板50指数作为创新企业的集合体,兼具估值修复与成长溢价的双重潜力。对于中长期投资者而言,借道国泰创业板50指数基金布局,不仅能分散个股风险,更可一站式分享科技革命的时代红利。
在市场情绪回暖、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当下或是配置创业板50指数的战略窗口。正如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所言,“低成本是长期投资的核心竞争力”。国泰基金的产品以极致费率与精准跟踪,为投资者提供了高效参与新经济浪潮的工具。历史虽不预示未来,但趋势的力量终将赋予耐心以回报。
$国泰创业板50指数发起A$ $国泰创业板50指数发起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