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金融数据透露出一个有意思的信号:老百姓的钱袋子,正在悄悄挪位置。数据显示,人民币存款总量增加了5000亿,但仔细看结构——住户存款减少了1.1万亿,非银机构的存款却大增了2.14万亿。这“一减一增”,像不像一场静悄悄的“搬家”?它清晰地告诉我们,大伙儿对躺在银行账户里吃低息的兴趣小了,资金正加速流向各类金融产品。
为啥会出现这种“搬家潮”?主要是市场回暖+利率走低的“双重引力”。一方面,股市近来展现出的韧性,让不少人看到了机会;另一方面,银行存款利率一降再降,那点利息实在不够看。钱往收益更高的地方走,天经地义。加上券商那边交易活跃,保证金也水涨船高,共同推高了非银存款。前7个月,非银存款多增了近4.7万亿,这个趋势不仅没停,反而更明显了。
再看货币供应,M2增速回到8.8%,超了预期,M1增速也连续三个月往上走,达到5.6%。M1和M2的“剪刀差”在收窄(-3.2%),这说明啥?说明企业和居民更愿意把“死钱”(定期)变成“活钱”(活期)来用,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市场的“活水”在动起来。当然,现在地产还在调整,对企业活钱的扩张有点拖后腿,所以M1绝对水平还不算高。
一个巨大的“资金池”正在酝酿——到2025年,将有大约105万亿的定期存款到期!想象一下,哪怕其中一小部分流入股市、债市,都将是惊人的“活水”。在存款吸引力下降、好资产难找(资产荒)、国家又明确要“活跃资本市场”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大概率会成为承接这些资金的主要方向,给市场带来更多活力和想象空间。
不过,咱们也得冷静。虽然搬家是趋势,但步子迈得还不算稳。带点股性的理财占比依然不高,大家的风险偏好还没完全起来,提前还房贷这类操作也还在分流资金。如果短期资金受情绪驱动一股脑冲进股市,反而容易造成波动,对健康的长牛没好处。
另外,7月信贷罕见负增长,跟社融、M1的回暖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冰火两重天”恰恰说明经济内生的动力还不足,实体融资需求有待提振。
货币政策这块,全面降息降准的预期最近降温了。为啥?财政贴息政策(比如给消费贷、服务业主1个点的年贴息)相当于“定向降息”,精准浇灌实体,效果可能更好,还避免了资金空转。再加上物价温和回升,外部压力减轻,央行在“大水漫灌”上会更谨慎。下半年政策肯定还是支持的,但大招(降准降息)的时点可能会往后推一推。
总结一下:钱从存款流向投资品的趋势明朗了,市场“活水”在增加,105万亿到期存款更是潜在的“大水源”。但这个转换,最好是个“细水长流”的过程,靠市场更规范、产品更丰富、大家预期更稳来推动。关键是怎么让老百姓从“被动挪钱”变成“主动配置”,实现储蓄到投资的平稳过渡,真正滋养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
在这个市场机遇逐步打开的当口,底仓的选择就特别重要了。 求稳又想有不错收益的朋友,不妨看看这支$南方润元纯债债券C(OTCFUND|202110)$“压舱石”。它是纯债基金,不碰股票,波动天然就小,拿着心里踏实。看看它最新的持仓,调整得更均衡了——信用债比例降到57.33%,利率债升到27.46%,其他占19.71%,布局分散,避免了“把鸡蛋放一个篮子”的风险。收益表现也拿得出手:近一年稳稳收了410个蛋,两年累计涨了7.71%,在同类债基里算不错的成绩。而且它持有7天就免赎回费,进出灵活,特别适合作为定投组合里的“稳定器”。债市这块,虽然利率下行空间可能收窄,但经济温和复苏的背景下,债市作为“避风港”和提供稳定票息的角色依然有价值,尤其是像润元这样注重持仓均衡、严控信用风险的纯债产品,底仓配置的价值更凸显。

当然,如果你看好未来股市的长牛行情,想找一块优质的“权益底仓”,$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C(OTCFUND|022435)$同样值得锁定关注。它紧密跟踪中证A500指数,这个指数囊括了沪深两市流动性好、市值中等的500家上市公司,行业分布均衡,能较好地反映A股中盘蓝筹的整体表现。作为指数基金,它的优势在于费率低、透明度高、流动性好,能让你高效便捷地分享中国优质企业的成长红利。


#牛市旗手发力!如何把握券商掘金机会?#$南方军工改革灵活配置混合C(OTCFUND|011148)$$南方中证500量化增强C(OTCFUND|002907)$$南方恒生科技指数发起(QDII)C(OTCFUND|020989)$$南方恒生生物科技ETF发起联接(QDII)C(OTCFUND|018079)$$南方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联接C(OTCFUND|004070)$#全球算力需求激增:光模块、PCB猛涨##数字货币活跃 人民币国际化迎新机遇##八月基金投资策略##达人收息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