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会议明确,需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置于更优先地位,推动医疗、医保、医药政策协同联动,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倾斜,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扩大用药供给范围,切实提升基层就医保障水平。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王培刚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医疗卫生强基工程顺应新时代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举措。”他此前发表的研究指出,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核心枢纽,也是分级诊疗与整合型医疗体系建设的主阵地,其卫生治理效能直接关系群众健康福祉。
王培刚分析,我国医疗资源分配长期存在不均衡问题,城乡差距尤为突出,这与城乡二元结构密切相关,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资源配置失衡的重要诱因。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基层医疗服务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加剧,现有基层医疗机构的规模与布局亟待优化;另一方面,居民疾病谱向慢性病转变,小额医疗费用支出持续增长,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迫在眉睫。
政策层面早有布局:2023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结合人口分布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设置,因地制宜配置乡村医疗资源。今年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听取基层医疗机构布局优化情况汇报,随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列为重点任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在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介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具规模:现有超60万所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居民日常预防、保健、康复及基础医疗服务,超500万名基层医务人员坚守一线,使群众“家门口就医”成为现实。
王培刚强调,当前强基工程的核心是破解优质人才下沉难题,需构建“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医疗人才队伍。“优质医疗人才是基层医疗机构赢得患者信任的关键。”他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系统化培训,提升其基本医疗与健康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优化人事薪酬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专业人员下沉。
会议同时明确相关保障措施,推动“三医联动”政策落地。界面新闻注意到,以“三医联动”改革闻名的福建三明市为起点,各地正积极探索实践,推动医疗资源从“向上聚集”转向“向下流动”。如广东佛山顺德区构建紧密型区域健康共同体,湖南搭建智慧医疗大数据平台,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精准下沉。
来源:界面新闻
#机构看好固态电池!产业迎爆发期##9月你看好哪条投资主线?##指数操盘手集结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