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净买入,南向资金为何如此坚决?
从港股通近期交易数据看,净买入金额震荡攀升,并呈现越跌越买的态势,而十大活跃股集中于中证香港科技指数重仓的个股:
数据来源:wind,2025/3/14
其中的中国科技M7也被提及,从对应的个股年内涨幅看,多数涨幅好于恒生指数,处于领涨位置。
数据来源:wind,2025/3/14
南向资金为何如此看好中证香港科技成份股?
导火索是国产 AI 大模型的“厚积薄发+暴力输出”——DeepSeek、阿里千问2.5-Max 等模型接连发布,不仅在技术上惊艳全球,更点燃了资本市场对“中国AI”的想象力。
其实港股科技股这波反弹,本质上还有“深蹲后的起跳”,是价值洼地的重估。
2021年-2023年期间,港股科技指数最大回调超75%,估值跌至历史低位。以中证香港科技指数为例,市盈率最低时不到17倍。
数据来源:wind,2025/3/14
即便最近两年连续上涨,截至2025年3月14日,指数的市盈率仅26.69 倍,相交历史高点的42.88倍,仍有不小的空间,仍处于“打折促销”的“黄金坑”阶段。
这里简要介绍下中证香港科技指数,该指数由中证指数公司发布,以2014年12月31日为基期,1000点为基点,从港股中选择50只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业收入增速较好的50家科技龙头上市公司为指数样本,以反映香港市场科技龙头的表现。
从个股行业分布看,聚焦于互联网平台公司、先进制造类公司和创新性医药公司三类,囊括了AI算力、AI应用和创新药等增速较快的科技与消费行业。
相较恒生科技指数,则新兴经济和科技占比更高,“中国科技七巨头”占比更高,指数弹性更大。
资产配置的“哑铃策略”:科技成长 + 高股息,攻守兼备
如果进一步探究,会发现近60日净买入额集中于两类股——科技和高息。
数据来源:wind,2025/3/14
即主流机构正通过“左手科技右手高息”来分享本轮港股盛宴。
科技成长虽然弹性大,某个阶段会给予高额回报,但不利的一点是回撤比较大。典型如港股科技指数在2021年-2023年期间的最大回调超过75%,一般人的心脏难以承受,需要适度控制其在总持仓中的占比。
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为代表的高息,整体业绩和走势偏稳,日常还可以提供较为稳定的分红供投资人消费或追加投资,持有体验非常好。
港股通高股息指数(代码930914)是从符合港股通条件的上市公司中,选择30只流动性好、连续分红、股息率较高的上市公司按照股息率加权编制,可以反映港股通高股息企业的整体走势。
数据来源:wind,2025/3/14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3/14,港股通高股息指数(代码930914)含股息的最近10年年化复合收益率为11.19%,显著高于恒生指数的0.06%。而高股息不含分红的年化收益率仅为3.7%,说明额外的7.49%(11.19%-3.7%)主要是通过分红实现。
截至2025/3/14,wind数据显示,港股通高股息指数的市盈率为6.47%,市净率为0.61,股息率为7.76%,仍处于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阶段。
如果将科技和高息做搭配,则即能在较低波动的基础上享受成长,又能有定期分红可以提供子弹做消费或加仓,适合更多人群。
目前,国泰君安中证香港科技指数发起 QDIIA(022121)跟踪中证香港科技指数指数,紧密跟踪腾讯、阿里、小米、中芯等高科技成长龙头走势,可以分享本轮中国AI崛起盛宴。
而国泰君安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发起 (QDII) A(023073)跟踪港股通高股息指数,可以分享中远海控、兖煤、民生、中海油等高分红指数的高分红,享受吃息待涨的幸福。附高股息指数十大重仓股:
数据来源:wind,2025/3/14
使用上述两个指数基金构建“左手科技右手高息”的哑铃式组合,则能在较为稳健的基础上,参与AI浪潮带来的高成长机遇。
希望乘风起航的网友,动手关注国泰君安中证香港科技指数发起 (QDII) A(022121)和国泰君安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发起 (QDII) A(023073),构建“双引擎”顺风搭配。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