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金融市场暗流涌动,黄金成为最耀眼的"硬通货"。世界黄金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全球黄金需求总量达1249吨,同比增长3%。在复杂地缘环境下,黄金的避险属性持续凸显,中国投资者更是以44%的同比增速领跑全球金条金币市场。这股"黄金热"背后,折全球资本对安全资产的强烈诉求。
值得关注的是,黄金ETF正成为普通投资者参与黄金市场的重要渠道。二季度全球黄金ETF净流入170吨,其中亚洲市场贡献70吨,上半年总需求创2020年以来新高。与此同时,我国央行连续第9个月增持黄金储备,7月末黄金储备达7396万盎司,这种“郭嘉队”的持续买入,无疑为黄金市场注入强心剂。分析师指出,当前我国黄金储备占比仅7%,远低于15%的全球平均水平,未来增持空间仍然广阔。
黄金之外,有色金属领域同样暗藏机遇。上半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增长9.5%和3.3%。在"双碳"目标驱动下,铜、镍、硅等新能源相关金属需求激增,带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1%,显著高于工业平均水平。这种"量价齐升"的态势,既得益于政策对基建和制造业的扶持,也离不开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对上游资源的强劲拉动。
面对这样的资源品周期,普通投资者往往面临两难:直接投资期货风险较高,押注单一股票又容易错过行业红利。这时候,借道专业机构管理的基金产品,或许是个更稳妥的选择。以$南方周期优选混合发起C$ 为例,该产品聚焦资源品全产业链,从黄金到铜铝,从传统矿业到新能源金属均有布局。基金经理团队深耕资源领域多年,擅长捕捉周期拐点,其管理的组合近期表现尤为亮眼:近1月上涨13.41%,近三月收益达25.71%,今年以来累计涨幅29.55%。这样的成绩单,正是对资源品复苏趋势的有力印证。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当下,黄金的避险价值与有色金属的工业需求形成双重支撑。对于希望分享资源红利的投资者而言,选择一只能够动态捕捉周期机遇的基金,或许比独自在市场中摸索更为明智。毕竟,专业机构的投研能力与风控体系,正是普通投资者最需要的"安全垫"。#医疗器械拐点:政策松绑推动估值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