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投资领域深耕15年的张仲维,凭借横跨美、台、A股三地市场的独特履历,成为业内少有的全球化科技赛道观察者。自2023年加入景顺长城基金后,其管理的景顺长城优质成长股票基金以32.15%的年度收益(2024年)跻身同类前0.5%的头部阵营,展现出对科技浪潮的精准把握能力。
全球视野下的科技投资框架
"投资就是生活观察",张仲维的投资方法论建立在对产业趋势的持续性追踪上。从ChatGPT引发的全球AI革命到国内DeepSeek的异军突起,他认为科技投资的核心在于捕捉"人们生活习惯改变带来的机会"。这种理念在其实践中体现为全产业链布局策略——从晶圆制造到终端应用,构建起覆盖算力基建、大模型迭代、场景落地的完整投资图谱。
AI革命的中美差异与投资机遇
面对近期AI板块的回调,张仲维展现出逆向思维者的冷静。他认为美股调整更多源于预期透支,而A股则处于"2年前美国"的起步阶段。随着阿里3800亿云基建投入和腾讯单季365亿GPU采购的落地,中国正进入"算力-模型-应用"的正向循环。他特别指出,国内算力基建标的估值普遍低于海外同业,存在明显的价值重估空间。
穿越周期的投资策略
在组合管理上,张仲维注重业绩确定性与估值保护的平衡。对于海外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他选择在深度回调后布局具备强现金流的算力龙头;在应用端则关注两大方向:一是互联网巨头的AI商业化(如腾讯元宝助手),二是硬件创新带来的增量市场(机器人、AR眼镜)。这种"基建打底、应用突围"的配置思路,在2024年为其组合贡献了显著超额收益。
给科技投资者的建议
针对科技投资的高波动特性,张仲维建议普通投资者通过定投平滑波动;同时设置动态止盈机制,在产业爆发期兑现部分收益。他强调"科技行业的贝塔虽诱人,但更需要用时间换取创新价值的释放"。
站在2025年的时点,这位科技老将依然保持敏锐的产业嗅觉。从台积电的AI芯片扩产计划到Meta即将发布的AR眼镜,张仲维正将目光投向"多模态AI引发的交互革命"。在算力成本持续下行的背景下,他预判中国科技企业有望复刻美国云服务的成长路径,而真正的投资机会往往藏在"左脚算力、右脚应用"的持续迭代中。
#天天基金调研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