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当市场波动成为常态,当低利率环境持续压缩收益空间,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将目光投向红利策略。
——那些能持续创造现金流且愿意与股东分享的企业,正成为“变局”中的价值锚点。
全市场基金的陈列架中,“红利”标签下的产品琳琅满目:中证红利、红利低波、港股通央企红利、红利质量……
这些名称背后,承载着不同的价值筛选逻辑,也对应着差异化的风险收益特征。
理解这些差异,从来不是简单的产品选择,而是关乎我们如何构建与自身投资需求相契合的资产组合。
01 股息率——
红利的本质吸引力
从财务角度看,红利是公司将盈余回馈给股东的一种方式,通常以现金或股票的形式支付。通常而言,红利策略就是指以“高股息率”为核心指标的选股策略。
而股息率是公司总分红与总市值的比值,最终可以拆解为“分红率/市盈率PE”。

因此,红利策略的核心吸引力与优势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是长期通过企业分红获取收益的“类债性”;
二是短期内借助市场阶段性低估值实现防守或修复获利。
而红利投资的独特魅力,正好在于它同时回应了投资者两种根本需求:对确定性现金流的追求,以及对长期资本增值的期待。
这样的双重属性使其在A股市场展现出显著韧性——以中证红利低波指数为代表的高股息策略,从2013年至今全年跑赢万得全A的占比达到77%。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3.01.01-2025.7.14,指数过往业绩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不代表投资建议。
02 全景扫描——
主流红利指数的细节差异
目前市场上的红利指数大致可分为三类,理解这些差异是构建有效组合的基础。
图:代表性红利指数展示

来源:Wind,截至2025-7-14。指数历史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不代表基金产品收益。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采用恒生二级行业分类,其余采用申万一级行业分类。
NO.1 传统红利策略
聚焦股息率本身,体现对高股息的纯粹追求,在银行、煤炭、交运等成熟行业构筑价值堡垒,为组合提供更具确定性的现金流。
代表性指数包括:中证红利、红利指数
NO.2 红利增强型策略
在高股息基础上叠加其他因子,创造出更丰富的收益特征,展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代表性指数包括:
叠加低波动率筛选要求——红利低波
叠加高ROE和盈利质量筛选要求——红利质量
穿透财务表象,直指分红能力源头——自由现金流
NO.3 港股红利策略
港股红利则开启另一维度。因市场流动性差异形成的港股折价红利股,正凭借低估值与更高股息的双重优势,构建起独特吸引力。
代表性指数:港股通央企红利、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恒生红利ETF)
图:主要红利指数全收益业绩走势

历史数据揭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规律:
第一,红利增强策略相较于纯粹高股息策略,的确展现出更高超额收益。
从基日以来表现看,红利低波、红利质量、自由现金流全收益指数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8.4%、21.3%、17.5%。
但与此同时,其波动回撤较中证红利指数略有增大,股息率也相应下降。
第二,与A股红利指数长期业绩较稳定的特征不同,港股红利带有港股高Beta属性,短期爆发力更强。
例如,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近三年以19.9%的年化收益率位居前列,但回撤也相对更大。
需注意的是,港股红利产品可能涉及汇率波动及20%红利税,需纳入投资的综合考量。
第三,多数红利指数在银行板块的集中度较高,这对组合构建提出了新的考量。
对于希望配置红利、又担忧本轮银行板块“史诗级”牛市后可能出现短期扰动的投资者,“银行含量为0”的自由现金流、红利质量指数或许值得关注。
当我们观察主流红利指数,会发现它们正以不同方式诠释价值逻辑。
而这些细节提醒我们,不存在完美的红利风格指数,只有与自身财务目标相匹配的相机抉择。
03 逻辑拆解——
红利策略的配置逻辑再探讨
面对基本面仍在磨底的现实情况,情绪的来回拉扯再加上资金博弈的复杂,红利资产在当前阶段的配置优势再度显现。
这种价值重估背后,既蕴含着资产配置的底层逻辑,亦折时代变迁下的投资范式转型。
一方面,红利基金天然具备杠铃策略的配置优势。
从资产配置的视角出发,红利基金的投资方向通常具备高股息、高ROE、低估值、大市值,天然具备与小盘风格、科技成长搭配作为杠铃策略的优势。
图表:低利率环境下红利、成长风格占优逻辑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杠铃策略的一头是受益于流动性宽松的小盘弹性,或是新一轮周期的上升主线,代表了中国未来产业的前进方向。
而另一头便是低波红利资产,通过类固收高股息类资产降低投资组合波动。

另一方面,红利正在演变成为中长期的投资逻辑。
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红利资产因其相对确定性的优势而愈发受到青睐。
而“国九条”之后,监管层持续引导上市公司提升分红回报,A股股息生态的持续优化为价值投资铺设温床。

更值得重视的是,当无风险利率步入"1%时代",传统固收类资产对长线资金的吸引力减弱,银行等高股息蓝筹已经开启了轰轰烈烈的价值重估进程。
这条曾经隐匿于市场褶皱中的"暗线",正随着国债收益率中枢曲线的下移逐渐浮出水面,成为资金战略转移的重要方向。

这种资金迁徙绝非偶然,而是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期,资本对"确定性溢价"的集体投票。
站在2025年中展望,当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当经济转型的浪潮翻涌,我们或许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份安心与定力,红利投资正经历从战术选择到战略布局的蜕变。
毕竟,当资产配置直面低利率时代对于投资性价比的要求,当监管引导与市场偏好及公司治理优化趋势共振,新一轮属于红利风格的投资时代,仍然未完待续。
风险提示:
1.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別。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投资方式。
2.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于投资人的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法律文件。
3.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4.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且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者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5.基金管理人的适当性匹配意见不表明其对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
6.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匹配意见不必然一致,且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的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存在差异。
7.本页面基金产品风险等级由基金销售机构提供,且投资者应符合销售机构适当性匹配原则。
8.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承诺或保证。
9.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10.本页面产品由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11.基金产品历史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12.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服务由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相关责任将由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承担,如有问題请咨询华夏客服,电话400-818-6666。
#下半年行情主线是哪个?#
$华夏中证红利低波动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1483)$
$华夏中证红利质量ETF发起式联接A(OTCFUND|016440)$
$华夏中证红利质量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6441)$
$华夏中证红利质量ETF发起式联接D(OTCFUND|024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