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选新消费还是港股通?#
$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
2025年已经走完了一多半,在这个宏观不确定性上升与局部机会并存的时点,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在寻找既有趋势逻辑、又具性价比洼地的投资方向,那港股科技板块,可能正是你正在找的答案。白鹤君我近期也是打算利用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C(021465)进行新一轮的布局。
一、港股科技:估值、产业、资金、政策“四力齐发”,同频共振
今年以来,从一季度DeepSeek模型的落地,到二季度“港股通扩容+科企专线”等制度利好密集出台,再到南向资金和外资联手“买爆”核心资产,港股科技板块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四维共振,甚至可以说,罕见地“风口、低估、成长、活水”同时出现了。
首先是估值。恒生科技指数经历了过去三年的“深坑回调”,不少龙头甚至腰斩再腰斩。但估值是周期的基础,如今恒科指整体市盈率处在近五年21%分位,已经是历史底部附近。换句话说,现在布局,就像站在长期均值回归的大门口,风一吹,门就开了。
然后是产业趋势。AI大模型和应用层的爆发推动港股科技重新进入资本开支扩张期。无论是腾讯的Hunyuan模型、还是阿里的通义千问,配套的云业务和算力集群都迎来了新一轮增长。这种以“AI为核心生产要素”的转型,推动着互联网巨头的盈利预期持续上修。你想象一下,低估值叠加盈利上调,是不是“戴维斯双击”的典型剧本?
再来看政策加持。二季度“港股通相关的ETF扩容”“科企直通车”带来的边际制度宽松,让更多高质量资金有渠道参与港股科技,且投资门槛更低、路径更通畅。叠加IPO募资回暖,越来越多生物科技、AI软件、半导体等独角兽在排队赴港,生态正在重构中。
最后是资金格局的变化。截至2025年7月25日,南向资金在2025年内净流入超过8079亿港元,已经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与此同时,随着全球资金配置咱们国内科技企业的意愿上升,外资也开始重新加配港股科技龙头。内外资金合力抬升的板块,往往不是短期行情,而是趋势的起点。
而在科技细分赛道中,创新药、半导体、消费电子表现尤为突出。创新药方面,上半年获批数量同比大增59%,Biotech板块也有不少企业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半导体国产化持续推进,供需结构更健康;消费电子则有望搭上AI手机与硬件升级的顺风车。
小结一下:港股科技不是“翻身”行情,而是“重估”行情。这是一次从估值修复到业绩兑现再到资金认可的完整轮动序列,就像我们当年低估了A股新能源一样。
二、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C(021465)的独特魅力
看好板块是一回事,怎么投资又是另一回事。科技板块个股波动大、选股难、择时更难。那这时候,选一只能“跟指数吃肉”的工具型基金,就是明智选择。
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C(021465),就是我近期重点关注的产品。理由也很简单直白:
理由一:对标指数科学,覆盖核心科技龙头
这只联接基金投资的是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是专门从港股通标的中选出50只市值大、研发强、营收增速快的科技公司。
看看成分股你就懂了:腾讯、阿里、小米、比亚迪、信达生物等等……无一不是港股的“定海神针”。
(上图为基金对应场内ETF十大重仓股)
这就好比你买了一只“浓缩的港股科技核心资产组合”,既有AI基建,又有消费场景,还有生物科技和电子制造,上下游协同、攻守兼备。
理由二:近一年涨幅优异,基金操作节奏稳健
根据最新数据,该基金近一年涨幅高达70.80%,表现远超大多数同类产品。并且这并不是一轮暴涨,而是随着科技板块回暖的波动中上行,体现出其追踪效果优、换仓策略稳的特点。
对于ETF联接基金来说,指数跟踪能力和资金调仓效率很关键,尤其在港股这样成交量有限的市场,一支“跑得动”的ETF就显得尤为宝贵。
理由三:管理人专业能力强,量化视角带来优势
基金由杜晓海、纪君凯两位基金经理联合管理。杜晓海是业内极有经验的量化投资负责人,职业履历长、管理产品众多,擅长跨品类调仓与策略跟踪。而纪君凯在指数增强和周期行业类ETF上也有丰富的操作记录。
双经理组合,让这只基金兼具量化效率和行业洞察力,能在平衡追踪误差与调仓成本之间做到恰到好处。
理由四:成本低,流动性高,持有满7天0赎回费
作为一只C类联接基金,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C(021465)没有申购费,赎回满7天0费率,适合中短期交易。哪怕你不是“抱到牛市”的重仓党,做波段或者定投也都很适配。整体基金流动性较好,操作起来不闷不堵,体验感很不错。
理由五:更适合普通投资者参与港股科技
相比直接买恒生科技指数或者自己挑港股,联接基金这种形式更友好、门槛更低、税务更简单。在天天基金app直接就能买,省心多了。
理由六:海富通整体实力强,投研体系稳定成熟
选基金,不光要看产品,也得看背后的公司。海富通作为业内老牌基金管理人,不但拥有全面的量化策略团队,还在ETF、指数增强、行业配置等多个方向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量化、主动、固收、权益多线并进的投研体系,能更好地支撑这类指数型产品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持续运作。而且从过往旗下产品表现来看,风格稳中有进,不容易激进冒进,这种风格在港股这种高波动市场里其实是加分项。
(信息来源:天天基金)
理由七:未来展望值得期待,AI+港股的叙事刚开始
很多人对“AI行情”还有疑虑,担心只是短期炒作。但放眼全球,AI不是简单的风口,而是生产要素的重构。港股市场恰好有一批具备真实应用场景和商业落地能力的科技龙头,它们正在将AI能力融入业务当中,实现从“概念”到“营收”的转化。如果未来外围流动性边际宽松、港股IPO延续回暖,科技板块的估值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联动基本面走出一波结构性行情,是值得中长期配置的优选方向。
三、适合谁?怎么投?
个人认为这类联接基金其实挺适合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的,尤其是以下几类人:
(1)看好港股科技中长期机会,但不想频繁择股;
(2)对港股不熟,希望通过指数化工具降低门槛;
(3)想分批建仓或定投,长期配置科技板块核心资产;
(4)持有A股科技较多,想补充港股科技配置,实现全球资产平衡。
怎么投?
(1)定投为主,摊低成本、平滑波动;
(2)回调加仓,下跌10-15%时可择机补仓;
(3)持有满7天无赎回费,灵活性高,适合中长期持有。
四、现在不是问“能不能上车”的时候,而是“还有没有位置”的阶段
港股科技板块不缺估值空间,不缺业绩兑现,不缺政策利好,也不缺资金活水。现在更关键的,是投资者是否选对了抓住这波浪潮的工具。
我选的是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C(021465),不为博暴利,只为在这个“科技重估元年”里,搭上一辆稳健向前的快车。时间不等人,回头看,这也许是2025全年里面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啦!@海富通基金 @天天精华君 @天天基金创作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