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选新消费还是港股通?#
我选择港股,在当前全球资本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的背景下,港股科技板块正以独特的投资逻辑凸显出战略配置价值。作为跟踪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代表性工具,$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A$ 基金(021464)为投资者提供了捕捉这一机遇的高效通道。从宏观环境到产业趋势,多重利好因素正推动港股科技板块进入价值重估周期。
一、政策红利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
中国政策层面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持续加码。2025年8月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攻坚人工智能芯片创新并培育自主软件生态。这一政策导向直接利好港股通科技板块中的核心领域,如智能算力、算法研发及高端制造等。与此同时,全球科技产业链的重构进程加速,港股通标的中具备自主技术壁垒的企业,正通过国产替代与全球化布局实现双重增长。
技术创新的突破也在重塑行业格局。例如,AI大模型训练对算力的需求激增,推动相关基础设施投资进入爆发期;量子计算、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的商业化应用提速,为科技企业打开新的增长空间。港股通科技板块凭借对这些新兴技术的前瞻性布局,成为连接全球创新资源与中国市场的关键枢纽。
二、估值洼地与流动性改善的共振效应
相较于全球主要科技市场,港股科技板块当前的估值水平具备显著吸引力。截至2025年8月,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仅为21.77倍,处于过去五年23.46%的分位水平,市净率更低于全球多数科技指数 。这种估值优势在慢牛格局下尤为珍贵,为投资者提供了安全边际与上行空间的双重保障。
流动性改善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逻辑。2025年3月港股通扩容后,标的范围覆盖更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南下资金年内净流入已超3600亿港元 。与此同时,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引发的全球流动性宽松周期,正推动国际资本重新配置人民币资产。这种内外资的共振效应,将为港股科技板块带来持续的资金支持。
三、稀缺资产与产业升级的战略价值
港股通科技板块的稀缺性体现在多个维度:一方面,其涵盖了在A股市场难以获取的优质标的,如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互联网平台、高端制造龙头等;另一方面,板块内企业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积累,构成了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种稀缺性使其在科技自主可控的国家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
产业升级的浪潮正在重塑投资逻辑。随着“科特估”体系的逐步确立,科技企业的估值模型从单纯的盈利驱动转向技术壁垒、市场份额与生态价值的综合评估 。港股通科技板块中的领先企业,正通过技术输出与模式创新,在全球产业链中实现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
四、风险分散与长期配置的最优选择
作为指数型基金,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ETF联接A通过分散投资有效降低了个股风险。其投资组合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覆盖半导体、新能源、智能汽车等多个高景气赛道,既避免了单一行业波动的影响,又能充分享受科技产业的整体红利 。这种配置特性使其成为长期资金布局科技成长的理想工具。
在慢牛格局下,投资者更需关注结构性机会而非短期波动。港股科技板块的低估值、高成长性与政策敏感性,使其在经济转型期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对于追求长期资本增值的投资者而言,通过定投或分批建仓的方式参与这一板块,既能平滑市场波动的影响,又能分享中国科技崛起的时代红利。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与国内产业升级的双重背景下,港股科技板块的价值重估进程才刚刚开始。$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A$ 基金以其专业的投资管理与精准的标的覆盖,为投资者搭建了通往这一黄金赛道的桥梁。在政策红利释放、技术创新突破与资金持续流入的共振下,这一板块有望成为慢牛行情中的核心收益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