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选新消费还是港股通?#
$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A(OTCFUND|021464)$$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C(OTCFUND|021465)$
【港股的牛市】
截至 2025 年 8 月 15 日。
恒生指数年内涨幅达 22.3%,自 2024 年 10 月低点以来累计上涨 47%,符合 "涨幅超 20% 且持续时间超 12 个月" 的牛市定义。
恒生科技指数同期涨幅达 38%,成分股中舜宇光学、药明生物等龙头股年内翻倍,显示科技、消费等核心赛道已形成持续上涨趋势。
南向资金上半年净流入 7300 亿港元,占港股总成交额的 18%,创历史新高;
外资通过互联互通渠道增持超 2000 亿港元,其中高盛、桥水等机构对腾讯、美团的持仓比例提升至历史 90% 分位。
当下市场的资金特征,与 2016-2018 年港股牛市高度相似。
【A 股的结构牛市】
上证指数年内涨幅仅 2.16%,深证成指微跌 0.35%。
机器人、AI 等政策支持板块涨幅超 30%,房地产、消费等传统行业拖累指数表现。
-----------------------
估值
A 股全市场市盈率(TTM)为 14.2 倍,处于近十年 35% 分位
港股恒生指数市盈率 11.8 倍,处于近十年 20% 分位,港股修复空间更大。
-----------------------
A股突破3700点,我相信A股也会迎来一个大的指数牛市的,和港股一起牛市。
港股在牛市中涨幅领先,超额收益显著
2025 年上半年恒生指数涨幅 21.06%,是上证指数(2.16%)的 9.7 倍。
2024 年 10 月启动点计算,恒生指数涨幅达 47%,同期上证指数仅上涨 12%。
2016-2018 年港股牛市期间,恒生指数累计上涨 58%,同期上证指数上涨 17%;
2020 年全球牛市中,恒生指数涨幅 38%,上证指数涨幅 14%。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以下几点:
港股直接受益于 "中概股回流 + 人民币国际化" 双重政策红利。2025 年上半年港股 IPO 募资额 1067 亿港元,超过纳斯达克的 712 亿港元,宁德时代、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通过 H 股上市获得国际资本加持。
当前港股通高股息指数股息率 7.76%,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 4.6 倍,且市净率仅 0.61 倍, "低估值 + 高分红" 特性在全球资产荒背景下极具吸引力。
港股牛市还是要继续的
市场预期 2025 年 9 月启动降息,港元拆息已降至 0.018%,流动性宽松环境将持续支撑港股估值。
预计 2025 年下半年将有 30 家以上中概股通过双重主要上市登陆港股,宁德时代 H 股上市时国际配售占比 92.5%,外资流入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港股大牛市里,港股各个板块里,最强的是港股通科技
港股通科技比恒生科技好的点在哪里呢?
港股通科技指数 vs 恒生科技指数
1. 行业分布
港股通科技:互联网(50%)、半导体(20%)、医药生物(15%)、高端制造(15%),剔除汽车、家电等非核心科技赛道-----分散布局硬科技与医药,规避政策。
恒生科技:互联网占比超60%,依赖腾讯、阿里等平台经济,易受政策波动影响。
2. 成分股质量
港股通科技:中芯国际、药明生物(CXO龙头)、舜宇光学(车载镜头全球第一),2025年净利润预计同比+99%。成分股平均研发强度达8.2%(恒生科技为5.5%),AI、芯片等领域技术壁垒显著。
恒生科技:腾讯、美团等权重股增速放缓(净利润CAGR约10%),依赖降本增效而非技术创新。
3. 流动性
港股通科技:仅限港股通股票,内地资金直接通过沪深港通投资,无需QDII额度限制。成分股日均成交额超300亿港元(恒生科技为220亿港元),流动性溢价显著。
恒生科技:含阿里、京东等非港股通标的,需通过QDII渠道投资,有额度紧张和交易延迟的可能。
4. 长期动力
港股通科技:硬科技国产替代(如半导体设备)、医药创新药出海(如百济神州)提供超额收益。
恒生科技:反弹更依赖互联网政策松绑,波动性更高但持续性较弱。
5. 估值性价比
港股通科技:PE(TTM):21.8倍,处于近5年15%分位,低于恒生科技(25倍)。
市净率:3.1倍,成分股净资产收益率(ROE)达18%,显著高于恒生科技的12%。
恒生科技:互联网板块PE分位数仅10%,短期弹性受限。
选择-----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ETF
基金通过90% 仓位投资目标 ETF(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 ETF),实现对指数的紧密跟踪:
跟踪精度:2025 年一季度,基金净值增长率(25.42%)与业绩比较基准(27.51%)的偏离度仅 - 2.09%,标准差(2.28%)与基准标准差(2.45%)基本持平,显示出优秀的误差控制能力。
流动性管理:通过投资流动性较高的 ETF 份额,避免直接持有个股的冲击成本。例如,当港股通标的单日成交额低于 1000 万港元时,基金可通过 ETF 二级市场交易实现快速调仓,确保跟踪效率。
A 类份额通过阶梯式申购费率与长期持有优惠,降低投资者成本:
申购成本:单笔申购金额≥500 万元时,仅收取 1000 元 / 笔固定费用,显著低于同类产品(如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联接 A 申购费率 0.12%-1.2%)。
持有成本:持有 1 年以上免赎回费,管理费(0.5%)+ 托管费(0.1%)=0.6%/ 年,较主动管理型科技基金(平均 1.5%)节省 60%。
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 ETF 发起联接 A 对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精准跟踪能力,以及低费率、高弹性的特性。对于能够承受波动、追求长期超额收益的投资者,该基金是布局港股科技产业升级的优选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