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行情主线是哪个?##汇财友道#
下半年行情主线看创新药:政策与出海双轮驱动,港股通创新药基金持基体验分享
站在2025年中节点回望,A股市场在科技、消费、红利等赛道的轮动中走过上半年,而展望下半年,我坚定认为创新药板块将成为贯穿行情的核心主线。尤其在港股通创新药赛道持续走强、政策扶持加码、出海交易频创新高的背景下,这条赛道正迎来“戴维斯双击”的黄金机遇。
一、下半年行情主线:创新药为何能扛起领涨大旗?
近期市场最直观的信号是——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已连续两日大涨,资金涌入迹象明显。这种强势绝非偶然:一方面,新冠疫情的反复让预防、检测等需求短期激增,为医药板块注入流动性活力;但更关键的是中长期逻辑的兑现——国内创新药出海势头不减,尽管面临关税等外部挑战,2025年前5个月出海BD交易金额仍达455亿美元,“中国智造”正以高性价比优势征服全球市场。
从政策面看,今年政府报告再度聚焦创新药,审评审批机制优化将临床试验审批周期从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天,丙类目录申报加速等政策组合拳,直接打通了创新药从研发到商业化的“最后一公里”。而AI技术的爆发更是为行业插上翅膀:通过AI辅助药物设计,研发周期缩短30%以上,成本降低50%,效率提升带来的不仅是药企利润改善,更是整个赛道估值逻辑的重构。
技术面也释放积极信号:当前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股价处于中轨位置,KDJ指标已形成金叉且趋势向上,下方多条均线构成强支撑,MACD指标也临近金叉临界点。更关键的是估值优势——当前板块估值低于历史76%的时间,处于明显低位,而业绩端却因出海放量持续景气,这种“低估值+高成长”的组合,正是资金抢筹的核心原因。
二、创新药板块:从“本土崛起”到“全球航行”的价值跃迁
中国创新药产业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数据显示,我国创新药管线数量已居全球第二,原研药数量全球第一,研发速度甚至超越部分国际巨头。以ADC(抗体偶联药)、双抗为代表的前沿领域,国内药企不仅实现技术追平,更在部分适应症上实现突破。比如在2025年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国产新药口头汇报量同比激增35%,这背后是中国创新药从“me-too”到“me-better”再到“first-in-class”的蜕变。
出海逻辑则是板块第二增长曲线。过去创新药投资常被诟病“内卷”,但如今BD交易的爆发打破了这一僵局——海外市场对中国创新药的技术价值认可度空前提升,从License-out首付款到总交易金额,均创下历史新高。这种国际化不仅带来业绩增量,更重塑了估值体系:当本土药企具备全球商业化能力时,其估值天花板将向国际巨头看齐。
而港股通创新药板块更是集合了行业核心资产——这里既有深耕多年的传统药企创新转型先锋,也有专注细分领域的Biotech新星,覆盖抗体药物、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等全产业链,是捕捉创新药出海红利的核心载体。
三、$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发起式联接C$ 持基体验:捕捉风口的高效工具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医药赛道的股民,我在年初就布局了$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发起式联接C$ ,这段时间的持基体验印证了我的判断——这只基金堪称捕捉创新药行情的“利器”。
从业绩表现看,基金各阶段回报亮眼:近三个月涨幅超15%,近一年涨超28%,成立以来涨超35%,大幅跑赢同类平均。这种强势源于其高度纯粹的指数跟踪特性——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成分股均为港股上市的创新药核心企业,避免了主动管理基金的风格漂移风险。更难得的是,基金跟踪误差率极小,能精准反映指数表现,让投资者真正“赚得到指数上涨的钱”。
成本控制上,C类份额不收取申购费,持有7天以上免赎回费,年费率仅0.6%左右,远低于同类主动管理型医药基金。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能用更低的成本布局一个“全明星创新药组合”,尤其适合中长期定投或趋势跟踪策略。
近期市场波动中,这只基金的抗跌性和反弹力度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在指数连续上涨的行情中,基金净值能及时跟上涨幅,而在回调时又因成分股的高成长性表现出韧性。我个人持仓至今已有不错的收益,面对当前创新药板块的多重利好催化,计划近期继续加仓,用“定投+逢低布局”的方式,把握这波政策与出海共振的行情。
创新药的出海征程,正如一场波澜壮阔的航海——从“中国新”到“全球新”,这条赛道既有短期事件驱动的热度,更有长期产业变革的深度。对于股民而言,在把握下半年创新药主线行情时,选择像$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发起式联接C$ 这样的工具,既能规避个股踩雷风险,又能高效分享行业红利。如今政策东风已至,出海舰队扬帆,在估值洼地与业绩爆发的双重机遇下,创新药板块的“星辰大海”,或许才刚刚开始@汇添富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