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创新药的K线图,像极了坐过山车——还在为上涨欢呼,今天就被账户亏损整emo了。不少小伙伴灵魂发问:"难道真是我买崩了?"
一、政策暖风遇上市场寒流
7月7日,创新药ETF天弘(517380)跌1.18%,但成分股舒泰神却逆势创下历史新高。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行情,正是当前创新药板块的真实写照。
看似矛盾的数据:政策红利:国家药监局上半年批准创新药43个,同比增长59%;医保商保双目录政策落地,16条措施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市场表现: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年内涨幅超33%,但7月以来回调明显资金分歧:港股创新药ETF(513120)规模突破140亿元,近一月净流入29.28亿元,散户却在恐慌性抛售
二、创新药真的"崩"了吗?
三大下跌原因剖析
1⃣ 临床数据"预期差"冲击
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单抗"头对头"击败K药的临床数据引发市场震动——虽然PFS(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但OS(总生存期)未达统计学显著差异。简单说就是:学霸考了98分,却被家长批评为什么没考100分。
这种"预期差"导致康方生物单日大跌11%,并引发板块情绪传导。
2⃣ 交易拥挤度达历史峰值
数据显示,6月创新药板块交易拥挤度达97.7%历史分位,意味着过去10年只有不到3%的时间比现在更狂热。当市场一致看好时,反而容易出现"多杀多"的踩踏。
先声药业因BD交易不及预期单日跌近12%,就是典型的获利了结引发的连锁反应。
3⃣ 政策利好"落地即利空"
7月1日《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后,板块反而出现回调。这印证了那句A股老话:利好出尽是利空。前期政策预期已部分反映在股价中,落地后资金选择落袋为安。
三、机构悄悄加仓:创新药的"危"与"机" ,产业拐点已至
湘财证券指出:"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有望迎来拐点,从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简单说就是:以前靠融资烧钱,现在能靠卖药赚钱了。
三大积极信号
国际化加速:2025年一季度创新药出海交易额同比激增222%,科伦博泰ADC药物海外授权金额达50亿美元估值安全垫: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市盈率35.65倍,处于近5年18.8%分位,比过去82%的时间都便宜政策组合拳:临床试验审批缩至30个工作日,商保目录为高价创新药开辟支付新通道
机构在买什么?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近一月净流入29.28亿元主动权益基金一季度创新药持仓占比从4%提升至9%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流入超6000亿港元,重点布局创新药核心资产。
四、普通投资者该怎么办?
1⃣ 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
与其纠结单一个股,不如通过ETF分散布局或者选对应的ETF链接基金: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覆盖沪深港三地创新药+CXO龙头港股创新药ETF(513120):聚焦港股通创新药企业,T+0交易
2⃣ 逆向思维很重要
当散户在恐慌割肉时,机构却在悄悄加仓。记住巴菲特的话: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历史数据显示,当板块拥挤度从高位回落,往往是布局良机。
3⃣ 用长期视角对抗波动
创新药研发如同种果树,从播种到结果需要时间。百济神州从成立到盈利用了14年,如今市值超2400亿港元。政策的阳光雨露已经到位,耐心等待果实成熟。
结语:你买的不是"崩了"的创新药,是暂时调整的未来
从医保谈判到商保目录,从30天临床审批到千亿出海交易,中国创新药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此刻的调整,或许正是布局未来的黄金坑。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真正的创新价值,终将在波动中绽放光芒。
下面附上一些标的,大家可以看看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联接C,代码021031,综合费率仅0.8%/年,近一年涨幅超90%。
广发创新药ETF联接A,代码012781,紧密跟踪中证创新药指数,成分股涵盖恒瑞医药等50家创新药企
易方达恒生创新药ETF联接A,代码018078,跟踪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包含药明生物等港股稀缺标的
(本文数据来源:国家药监局、医保局、Choice、各券商研报,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