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科技板块热度持续攀升,资金布局信号明显。据界面新闻,8月15日,南向资金成交净买入358.76亿港元,单日净买入金额创下互联互通机制启动以来的新高;当日沪深两市港股通净买入前五的个股均为科技板块核心成分股。
从产业侧来看,相关利好也在持续共振。据中泰证券研报,今年以来,科技板块正获全方位支撑。重要部门表示“金融加力支持科技创新,科技保险相关正在研究制定中”;上海金融监管总局等6月推出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定制化保险服务;湖北7月提出推进武汉科技金融中心建设,推进科技金融改革;央行等部门则分别从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等维度发力。中泰证券认为,在此背景下,产业资源持续向科技领域集聚,技术突破与产能释放节奏加快,为板块长期增长筑牢根基。
多家机构纷纷看好港股科技投资机遇,部分分析师还认为其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 业绩兑现”的双重机遇。中泰证券指出,从板块自身逻辑看,港股科技标的正迎来“估值修复 + 业绩兑现”的双重机遇。当前板块拥挤度较年初大幅下降,估值仍处于历史相对底部,而盈利能力(ROE)已呈现企稳回升态势,成分股盈利改善趋势明确,下半年进入业绩兑现周期,形成“成长+回报”兼备的稀缺配置组合。而对比历史估值中枢,当前板块市盈率处于合理偏低区间,恒生科技指数估值曾一度低于历史93%的时间,凸显出显著的安全边际和投资价值4。天风证券认为,南向资金持续结构性流入,持续看好中国AI价值重估行情,建议持续关注互联网、消费、智能驾驶的产业趋势机会。东吴证券表示,港股建议自下而上寻找景气行业,部分南向资金已经增配互联网科技权重股票。我们认为,港股还处在震荡向上趋势中、下行有底,南向资金还有提高仓位潜力。这些观点得到了市场的印证,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已超9400亿港元,创下纪录,其中科技板块是资金配置的重点方向之一。
然而,港股科技板块虽然前景广阔,但其本身也具有高成长、高弹性的特点,波动较大。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精准挑选个股并把握买卖时机并非易事。指数化投资则提供了一种分散风险、把握板块整体趋势的有效方式。历史经验表明,在类似铁路、互联网等产业浪潮中,指数化投资往往是普通投资者分享行业红利的稳健选择。
左侧布局的利器。$南方恒生科技指数发起(QDII)C$ (020989)正是这样的工具。它紧密追踪恒生科技指数,主打“三效合一”:效率:一键打包30只港股科技龙头,避免个股择时难题;效能:依托南方基金主动优化能力动态调仓,应对市场快速轮动;业绩:显著跑赢同类指数基金。更难得的是,在港股通额度趋紧的当下,该基金仍保持充足申购通道,为投资者预留了低位布局窗口。当前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处于历史20%分位,与其纠结“底在何方”,不如用定投平滑波动,静待风起。#大盘3800点 你踏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