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才几个月的时间,好像就发生很多事情,出现了很大的转变。那么年初大热的基金,现在怎么样了?
没声的美元债基
要说年初最热的产品,无疑是开年就出现连续爆款,屡屡出现一日售罄的互认美元债基。
想当初:1月2日,易方达(香港)精选债券(968117)和华夏精选固定收益配置(968114)开放申购,均一日售罄并比例配售。1月6日,摩根国际债券(968052)、摩根亚洲总收益(968000)开放申购,同样一日售罄。还有其他的产品,也是很快达到规模上限,而一些QDII债基,也是处于严格限购甚至暂停申购的状态。
现如今,这些产品的收益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和当初乐观的预期比,要低很多,年内收益主要在2-3%之间,不能说没意义,但是3%左右的年化,还要承担一定的波动风险,经历的回撤惊吓也不算小,可能有些人觉得划不来了,可能有的人觉得还不错,全凭个人感受。
依旧热闹的(超)长债基金
债券基金连年表现出色,自然在年初也收获了比较高的关注度,尤其是过往表现较为突出的产品,比如说长债基金,当然长是越长,收益越猛。所以市场对于长债基金的追逐,可能也演变成对于超长债基金的追逐。
我们去看代表产品“华子”(华泰保兴安悦债券)、30年国债ETF在一季度的规模增长,增幅都是很大的,绝对金额也是大几十亿甚至一百多亿的,可以说相当凶猛了。
现如今(截至2025-8-15),$华泰保兴安悦债券A$ 年内收益微红,而$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 (511090)已经绿了1.46%,$博时上证30年期国债ETF$ 也绿了0.96%。
这类产品也算是“固收+”,在纯债这块,没加上……估计不少人是比较难受的,前几年成功的经验,现在不好使了,而看着权益+,好像也很难转变。不过这种表现好像也不令人意外,毕竟大家对于债市高位还是有充分认识的,只是这一次没有继续超预期罢了。
不再万能的QDII基金
由于前几年A股行情不好,所以年初的时候,很多人的观点还是,只要不是大A的就比大A强。不过最近大A确实强得令人陌生,而QDII基金却不再是万能的,一些QDII基金给不到可观的业绩了。
年初不少场内的QDII产品还被疯炒,连续涨停或者连续出现比较高的溢价,市场热度非常高,可以说是达到从未有过的热度。
现如今,在各类资产和各地市场,大多表现较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些飘绿的方向,比如说原油,再比如说印度、沙特。如果考虑到年初被疯炒溢价很多,当然买入持有至今的收益情况比现在看到的业绩还要糟糕得多。
当时连货币ETF都能被疯炒,只能说短短几个月时间,市场情绪真是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市场有自身运作的规律,但是在事物的变化确实有偶然性,从而出现很多奇妙的过程,甚至可能改变最终的结果。无论何时,运气也始终是我们绕不过去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