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第11批集采工作已经启动,市场预计价格降幅将较为温和,医疗器械板块受此影响涨幅明显。我们认为,在“反内卷”背景下,按品牌保量、不以最低价为参考等集采规则优化,表明了医保局支持行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医疗器械板块下半年业绩或迎来确定性反转,其中设备公司进入低基数阶段,耗材公司有望延续增长趋势。
日前,国家医保局领导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深化医保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时表示,对于第11批集采,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的优化集采措施,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研究优化具体的采购规则,在中选规则方面,优化价差的计算“锚点”,不再简单的以最低报价作为参考。同时,对于报价最低的中选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的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这是“反内卷”概念首次在医药领域提出,并首次在公开新闻发布会中透露了集采优化政策的具体内容,第11批集采规则细则值得期待。
此外,政策端近期对医疗器械催化较多。7月下旬医保局密集举办了5场以医保支持创新药械为主题的座谈会,8月初上海出台商业健康险新政,提升创新药械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深化支付机制创新,加快临床应用,畅通创新药械“进医院”“进目录”“进处方”等。一系列政策清晰阐释了医保部门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方向,是国家医保局对“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的落实。
我们认为,医疗器械板块从投资角度可关注以下几方面:一是政策预期修复带来估值修复的耗材公司;二是随着创新器械主题投资外溢,有远期故事的公司;三是设备公司有望迎来业绩拐点;四是在长周期能够稳健成长,但短期估值弹性偏弱的公司。此外,脑机接口2025年以来随着海外进展和国内政策等系列催化,相关医疗器械公司有较大涨幅。作为临床应用方向,脑机接口目前尚未达到技术奇点,现阶段难以对相关产品估值,属于偏事件驱动的主题投资。其中康复医疗设备代表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有望最先兑现销售,侵入式脑机接口明后年部分企业有望获得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