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证港股通科技跑赢恒生科技#$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 从投资体验看,国证港股通科技为何能跑赢恒生科技
作为一个在投资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我一直密切关注着各类投资产品。这几年,港股科技板块发展势头迅猛,我也顺势将目光投向了与之相关的指数基金,在对比中,我发现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紧密跟踪的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长期表现优于恒生科技指数 ,这让我很感兴趣,深入研究后,也有了不少心得。
先说说编制规则,这可是决定指数表现的关键因素。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由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编制,它就像个眼光独到的“收藏家”,在挑选成分股时,不仅瞄准那些声名赫赫的科技行业巨头,还对中小市值但极具潜力的科技企业青睐有加,成分股数量动态调整,通常在50 - 80只 。而且,它给单一成分股设置的权重上限达到了15% ,这意味着头部企业能在指数中发挥更大影响力。一旦这些龙头企业业绩出色或者赶上行业风口,指数就能跟着水涨船高。
反观恒生科技指数,由恒生指数公司编制,定位是“港股科技龙头指数” ,成分股仅30只,更侧重于头部蓝筹 ,单一成分股权重上限只有8% 。虽说都是聚焦港股科技,但这样的编制规则下,恒生科技指数在反映行业整体活力和捕捉成长型企业机会方面,明显弱于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
从行业分布来看,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篮子”里装得更满更丰富。除了互联网、硬件这些常见的科技领域,它还把半导体、软件服务、新能源科技以及生物科技板块都纳入其中。就拿这两年火爆的生物科技来说,港股市场上有不少创新药企表现亮眼,像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因为纳入了它们,在医药板块反弹时,狠狠赚了一笔。而恒生科技指数高度集中于互联网平台和硬件科技 ,对生物科技等新兴领域覆盖不足,只能眼巴巴看着错过机会。
再谈谈投资体验。我持有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期间,切实感受到了它紧密跟踪指数带来的好处。在市场波动中,能明显看到它受成分股的积极影响。比如在全球半导体周期复苏时,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中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晶圆制造龙头权重较高,直接带动指数上涨,我的收益也随之增加 。相比之下,如果投资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基金,由于其成分股结构相对单一,在类似行情下,收益增长就没这么明显。
当然,投资总有风险。港股市场受国际形势、政策变动影响较大,不管是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还是恒生科技指数,都面临波动风险。但从长远和整体表现来看,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凭借编制规则和行业分布上的优势,更有潜力在港股科技板块的发展浪潮中,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这也是我坚定持有相关基金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