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证港股通科技跑赢恒生科技#打卡第28天。国证港股通科技跑赢恒生科技$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

在港股科技的投资版图中,国证港股通科技与恒生科技是投资者关注的两大焦点指数,而近期国证港股通科技的表现着实亮眼,大幅跑赢恒生科技 ,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讨论。
先来看近期市场表现,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港股科技板块迎来反弹行情。在这波反弹中,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展现出强劲的上涨势头。2025年年初至9月,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涨幅可观,而同期恒生科技指数虽然也有上涨,但涨幅明显落后。比如在2025年上半年,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抓住了AI技术突破、互联网企业业绩回暖等多重利好因素,单季度涨幅超过30% ,而恒生科技指数同期涨幅在20%左右。从每日的市场交易数据来看,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成分股的整体交易活跃度也更高,资金流入更为明显。
从编制规则来看,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成分股筛选标准独特。它选取30只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并且要求公司近两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大于10%,或近一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大于5% 。这种筛选方式保证了成分股具备较强的科技实力和增长潜力。相比之下,恒生科技指数虽然也是选取科技领域的龙头企业,但在研发投入和营收增速等要求上,没有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这般严格。而且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个股权重上限达15%,使得腾讯、阿里等巨头在指数中的影响力更大,当这些龙头企业业绩增长或者受益于行业利好时,能更大程度带动指数上涨;恒生科技指数个股权重上限仅8% ,成分股的影响力相对分散。
从行业分布角度,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覆盖范围更广。除了互联网、电子等恒生科技指数涵盖的行业外,还前瞻性地纳入了生物科技板块,权重占比达8.61%。在老龄化与健康消费升级背景下,生物科技行业发展迅猛,港股医药企业在基因治疗、创新药领域突破频出,政策面更是持续加码医疗新基建。像药明生物、金斯瑞等生物科技企业作为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成分股,精准收割了生物科技的发展红利,而恒生科技指数因行业缺失错失这波医药股行情。
从资金流向来看,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成分股均为港股通标的,这是其一大优势。南向资金可以直接参与这些成分股的交易,交易活跃度与资金可得性显著占优。2025年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后,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港股科技板块,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凭借纯正的“港股通血统”,成为内地资金配置的首选。数据显示,其挂钩的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SZ )规模突破300亿元 ,资金虹吸效应进一步推高指数表现。反观恒生科技指数中存在部分非港股通股票,在吸引南向资金方面存在一定阻碍。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如果看好港股科技未来发展,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019934)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紧密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能让投资者便捷地分享指数上涨带来的收益。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港股科技板块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凭借自身优势,有望继续跑赢恒生科技指数,投资者可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合理配置相关基金产品 ,把握港股科技投资机遇。$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