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证港股通科技跑赢恒生科技#2025年,港股科技板块的腾飞离不开政策的强力支持。中央及地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旨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为港股科技板块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例如,国务院印发的《“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明确将AI算力、数据要素、跨境数字贸易列为新基建重点领域,杭州、深圳等城市更是率先响应,推出千亿级算力补贴及数据交易平台,直接利好腾讯、阿里等港股科技龙头。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为港股科技板块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更激发了市场的无限活力。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跑赢恒生科技的原因分析
一、编制规则与成分股优势
1. 龙头权重更高,弹性更强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单只成分股权重上限为15%(恒生科技仅8%),在政策红利期能更充分释放龙头股的反弹潜力。例如腾讯、阿里等权重股在AI技术突破期快速拉升指数,而恒生科技因权重分散难以充分释放头部效应。
2. 行业覆盖更均衡,硬科技属性突出
除互联网外,国证指数纳入半导体(占比30%)、新能源车(20%)、创新药(20%)等硬科技领域,形成“技术驱动+医药创新”的双轮增长模式。相比之下,恒生科技互联网权重超60%,政策风险集中。
3. 严格的筛选机制
要求成分股近两年营收增速>10%或研发占比>5%,剔除低技术含量的“伪科技股”。例如恒生科技中的某电商平台因研发费率不足3%被调出,而中芯国际(研发占比12.3%)等硬核企业得以保留。
二、市场环境与政策共振
1. 政策红利释放
国证指数覆盖的半导体、新能源车、生物医药均属“新质生产力”核心领域。2025年国家大基金二期注资半导体设备企业,中芯国际股价单月涨40%,而恒生科技互联网企业增长逻辑偏存量竞争。
2. 估值修复空间更大
国证指数成分股平均市盈率25倍(恒生科技30倍),且生物医药板块因上海新政催化(如CAR-T疗法医保谈判),药明生物等标的逆势上涨,形成估值安全垫。
3. 流动性优势
所有成分股均为港股通标的,规避QDII额度限制。2025年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科技板块超7600亿港元,国证指数直接受益于资金虹吸效应。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基金表现
一、产品优势
1. 跟踪能力优异
近一年跟踪误差仅1.61%,超额收益达7.96%,体现工银瑞信在指数复制上的专业能力。基金经理赵栩管理规模超520亿元,其“三层流动性筛选法”在2022年港股流动性危机中降低1.5%冲击成本。
2. 费率与流动性优势
C类份额综合费率0.6%/年,持有7天免赎回费,适合波段操作。支持T+1交易,日均成交额超5亿港元,极端行情下仍可及时止损。
3. 风险分散设计
前十大权重股占比72%,但通过跨行业配置(互联网40%+半导体30%+医药20%)对冲单一行业波动。2025年4月互联网板块下跌10%时,基金仅回撤3%,因医药股逆势上涨15%。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凭借编制规则优化、硬科技属性强化及政策共振,长期领跑恒生科技。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基金通过低费率、高跟踪精度和灵活申赎机制,成为布局港股科技赛道的优质工具。建议投资者采用“核心仓位+定投补仓”策略,把握港股流动性改善与科技产业升级的双重红利。@工银瑞信基金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