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证港股通科技跑赢恒生科技# 打卡第二十一天
2025年港股科技板块分化明显,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以显著优势跑赢恒生科技指数,成为南向资金追捧的焦点。这一现象背后,是两大指数在定位、结构与时代契合度上的根本差异。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硬核”特质首先体现在成分股选择上。该指数仅纳入港股通范围内市值前30%的科技企业,平均市值达2390亿港元,远高于恒生科技以流动性为导向的标准。前十大权重股集中度超70%,腾讯、阿里、小米等龙头占比更高,且权重上限放宽至15%(恒生科技仅8%)。2025年AI产业浪潮中,这些巨头单季涨幅超50%,直接放大指数收益。更关键的是,该指数是港股主流科技指数中唯一系统纳入创新药板块的,权重占比15%-20%,覆盖百济神州、药明生物等全球生物医药龙头。而恒生科技指数医药权重不足3%,错失了2025年港股医药板块35%的反弹行情。
选股标准上,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堪称“严苛”:要求企业近两年营收复合增速超10%或研发费用率超5%,确保“真科技”属性。反观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中不乏业务模式单一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在政策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估值修复空间受限。
资金流向也印证了市场偏好。2025年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科技板块超3600亿港元,其中腾讯、小米、药明生物位列前三大增持股。全球资本同样用脚投票,国际对冲基金对港股医药板块的配置比例从2%飙升至7%,推动创新药龙头估值修复。
政策层面,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覆盖的半导体、新能源车、生物医药等赛道,精准契合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而恒生科技指数仍聚焦传统互联网平台,在反垄断政策持续落地的背景下,增长逻辑略显陈旧。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019934)提供了便捷布局工具。该基金紧密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近一年涨幅达68.39%,且费率优势显著:持有满7天即可免赎回费,管理费率仅0.15%,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基金经理赵栩拥有13年指数投资经验,管理的工银深证红利ETF曾获“金牛奖”等权威认可。其团队构建的“平台型、团队制”投研体系,为产品超额收益提供支撑。
在港股科技板块结构性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凭借更优质的成分股结构、更贴合时代主题的赛道布局,以及更严格的选股标准,展现出更强的长期生命力。对于希望分享科技红利又追求稳健的上班族而言,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不失为优质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