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证港股通科技跑赢恒生科技# 打卡第十八天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最近明显感觉到港股科技股的"风向"变了。以前总听人说恒生科技指数是港股科技的风向标,但今年以来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明显跑得更稳更快,仔细研究下来才发现这背后的逻辑挺有意思。
这个指数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抓大放小"的聪明劲。前十大成分股占了七成以上权重,腾讯、阿里这些龙头股单季涨50%的行情,直接就能带动整个指数往上窜。更关键的是,它不像有些指数那样把鸡蛋放在互联网一个篮子里,而是把半导体、新能源车、生物医药这些国家重点发展的"新质生产力"赛道都纳了进来。特别是今年医药板块反弹35%,这个指数里15-20%的医药权重就成了关键加分项,像百济神州这样的创新药龙头被纳入,而恒生科技在这方面几乎没沾到光。
选股标准严格也是一大亮点。现在市场上很多所谓的科技股其实是"伪科技",但这个指数要求企业要么营收增速连续两年超10%,要么研发费用率超过5%,直接把那些靠概念炒作的公司挡在门外。加上只选港股通里市值前30%的企业,平均市值2390亿港元的门槛,确保了成分股都是实打实的科技硬核企业。
资金流向也验证了这个判断。今年南向资金净流入突破6000亿港元,其中六成流向了科技板块,腾讯、小米、药明生物这些指数成分股成了资金增仓的"香饽饽"。工银瑞信这只ETF联接基金刚好踩准了这个节奏,近一年68.39%的涨幅确实亮眼。更让我放心的是,基金经理赵栩有着17年从业经验,管理过上证50、科创板50等主流指数基金,操作经验丰富。而且基金费率低,持有满7天零赎回费,特别适合我们上班族做波段操作。
现在看下来,这个指数能跑赢恒生科技不是偶然。它既抓住了科技龙头的成长红利,又通过行业分散降低了风险,还贴合国家产业升级的大方向。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用ETF联接基金参与这种结构性行情,既省心又高效,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