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证港股通科技跑赢恒生科技#留言第5天,今天木瓜给大家介绍一下国证港股通科技的优势有哪些:
1、行业布局多元均衡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实现了跨产业链布局,半导体、硬件与汽车新能源车产业链合计占比超40%。以半导体产业为例,行业的周期性波动明显,当处于上行周期时,像中芯国际这类行业龙头企业,一旦在技术突破、产能扩张等方面取得进展,推动业绩增长,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便能因包含这一成分股而受益。而且,该指数纳入创新药(医药生物)板块,权重占比达15%-20%,药明生物、信达生物等优质医药企业位列其中。医药行业与传统科技行业相关性低,在2025年上半年,港股医药板块反弹幅度达35%,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凭借在医药板块的布局,成功分享上涨红利,而同期恒生科技指数由于医药占比不足3%,基本无缘此次上涨。这种多元行业布局,使指数不会因单一行业的起伏而大幅波动,为投资者构建起抵御风险的“安全网”。
2、成分股权重科学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单只成分股权重上限达15%,前十大成份股权重合计为76%。在市场向好时,这种权重设置的优势尽显。当科技股整体上扬,腾讯控股、美团-W等行业巨头股价大幅攀升,由于在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中这些龙头股权重更大,对指数的拉动作用更强,能更有力地推动指数上涨。在2025年二季度,腾讯、阿里、小米等巨头股价表现强劲,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相关基金充分享受到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净值快速攀升。相比之下,恒生科技指数单只成分股权重上限仅8%,前十大成份股权重合计71% ,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小市值股票拖累,涨幅受限。在牛市或科技股上行周期中,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凭借权重股集中度优势,展现出更强的上涨“爆发力”。
3、筛选机制严格
该指数选取港股通标的,要经过内地监管和市场的双重认可,企业质量更有保障。筛选标准极为严格,要求近两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速大于10%或研发费用率超过5% ,那些依靠短期炒作、缺乏实际业绩支撑和创新能力的企业被排除在外。筛选出的企业平均市值达2390亿港元,市值规模较大,流动性良好,在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以某家曾被市场热炒但业绩不佳的科技企业为例,虽然短期股价波动大,但因不符合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筛选标准,未被纳入指数,从而避免了给指数带来不稳定因素。而恒生科技指数在筛选时更侧重成交活跃度,这就可能导致一些徒有“科技”之名,实际业绩和创新能力欠佳的“假科技” 企业混入其中。
4、紧密贴合政策导向
近年来,国内对科技产业扶持政策频出,从半导体到人工智能,从数字经济到硬科技创新,各细分领域均有明确政策倾斜。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成分股既有深度参与国内数字化转型的互联网企业,也有布局半导体、新能源科技的硬科技公司。以某半导体企业为例,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获得大量资金投入与政策优惠,技术突破不断,业绩大幅增长,其作为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成分股,直接推动指数上升。政策红利为指数内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业绩弹性远超单纯依赖海外市场的企业。
5、具备估值修复潜力
前些年,港股科技板块整体被低估,恒生科技指数里不少成分股因海外资本流动、地缘因素等被过度抛售。但国证港股通科技的成分股更聚焦与内地经济关联度高的企业,这些公司基本面扎实。随着市场情绪回暖,被低估的价值必然回归。如一家与内地业务紧密相连的互联网企业,在市场环境改善后,股价迅速回升,带动指数上涨。这波修复力度比全市场覆盖的指数更集中,意味着投资者有望在此过程中收获丰厚回报。@工银瑞信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