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证港股通科技跑赢恒生科技#打卡第6天
上周A股继续上攻,沪指两度突破3700点,创2022年以来新高,创业板指以8.58%的周涨幅领涨各大指数,周度日均成交额来到2.1万亿元水平,创下年内新高。港股方面,今年以来,南下资金净买入开始加速,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的现象。据同花顺数据统计,2025年1月1日至8月15日,南下资金累计净买入港股9389.21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创历史新高。
在投资的长河中,我们总是在寻找那片能够引领我们穿越风雨、稳健前行的风帆,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基金(C:019934)就是这样的绩优基。它是市场上唯一一只跟踪港股通科技指数基金,具有稀缺性和辩识度,展现了工银瑞信基金其在被动投资领域多元化前瞻布局,敏锐的市场行情把握能力。A股、港股行情火爆,市场交投活跃度持续凸显背景下,当前市场估值不高,国证港股通科技市盈率处于历史15%分位,叠加科技潜力与外资加速回流预期,中期配置价值逐步显现。
该产品以跟踪港股通科技指数为核心策略,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指数化投资工具,为我们投资者提供一键布局港股通科技核心资产,覆盖AI全产业链,包括阿里、腾讯、小米等国内稀缺的资产、热门标的,轻松搭乘“港股科技行情直通车”的便捷优质工具。
比恒生科技指数还牛的指数
指数业绩表现优 弹性高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从香港市场港股通范围内选取 30 家涉及科技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包括平台型巨头腾讯、阿里、美团、小米为前4的重仓股,合计权重占比约51.81%;动态市盈率20.48倍,历史分位数(近5年来)6.25%,处于低估状态。
今年以来,受小米、腾讯、阿里等港股科技龙头的带动,以恒生科技指数和港股通科技指数为代表的中国科技股也开始表演大象起舞,期间涨幅领跑全球各大主流宽基指数。
对比几只港股科技指数近十年的业绩表现,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代码:987008.CNI)领跑港股科技,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较恒生科技指数,涨超120%!这轮强势行情的背后,既有中国科技产业的创新突破的驱动,也有估值修复与流动性改善的共振。
高纯度硬科技
从行业分布上来看,港股通互联网和恒生科技均以互联科技等为主,但侧重点上略有差异。都主要覆盖传媒、计算机、电子、社会服务和商贸零售等互联科技板块,此处。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还涵盖【生物科技】,有助于捕获科技催化下的港股医药机会。具有高纯度硬科技,高弹性龙头集中的特征。
从具体公司层面来看,许多港股通互联网板块的龙头公司也展现出了良好的业绩表现。例如,阿里巴巴财报远超预期,小米财报炸裂,腾讯海外游戏收入创新高,AI战略持续加大投入等。
成分股具有较强的稀缺性
港股市场拥有较高的流动性和丰富的投资标的,尤其是在互联网和科技领域。与A股科技指数相比互联网平台经济、半导体制造、智能终端等板块在港股市场更具代表性,而A股受限于上市规则,部分科技龙头尚未登陆。这种稀缺性也使其成为外资布局中国科技资产的主要通道。
从指数持仓来看,囊括港股龙头科技,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包含阿里巴巴- W、小米集团-W,腾讯控股、美团- W等互联网科技龙头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对板块走势有着重要影响。例如腾讯公布了最新财报,在AI相关资本开支达到390亿元,2025年计划加大投入!从2020年开始,腾讯股息逐年增加,2024派息总额320亿元,2024年回购总额1120亿港元,日均回购金额达到8.68亿港元!不仅有效对冲了大股东的坚持,去年股价更是上涨43%!今年涨幅29.5%,和小米一样,用真金白银提振了投资者信心。港股龙头公司分红和回购比例较高,估值“洼地”港股未来有望领涨中国权益资产。
再次从资金面来看
“北水”正在“跨过香江去”,近期南向资金持续不断地涌入港股市场。7月南下资金净流入1241亿,截至7月末,全年已净流入超8000亿。根据机构测算,南向资金或是本轮做多港股的主力资金之一,AI和医药等成长板块是资金流入的主要方向。
总的来说,如果国际资金回流中国,港股或将是弹性最大的中国资产之一。经历2023年的深度调整,港股互联网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从长期来看,港股通互联网板块仍有发展潜力。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企业有望持续创新,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在海外降息预期和国内AI应用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估值洼地的港股互联网板块仍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DeepSeek引爆大中华科技板块,可关注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配置价值。
一键布局工银家港股通科技指数基金
当科技突围、中盘崛起、港股洼地成为资金共识方向,ETF产品比如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基金(C:019934)正成为投资者参与上行市场的核心工具。
指数高位震荡期,与其追逐热点,不如借道ETF锚定资金共识方向——毕竟,离风口最近的地方,往往是聪明钱准备布局的阵地。@工银瑞信基金
